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淮北市相山區:讓非遺之花綻放光彩

2025年07月09日16:0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人類文明的智慧與記憶。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融合中,如何讓非遺從歷史的土壤中汲取養分,綻放出時代的光彩,成為一項關乎文化自信與文明延續的新課題。

花饃賀新春。馬輝攝

花饃賀新春。馬輝攝

非遺保護:從搶救到傳承

數字化保護。非遺的困境往往源於“人亡藝絕”的危機,傳統手工藝、戲曲、民俗等因傳承人老齡化、年輕人參與度低而面臨斷層。淮北市相山區加大對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力度,建立了非遺數據庫,涵蓋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資料形式。制定了保護規劃和措施,確保非遺代表性項目得到有效傳承和發展,為非遺的長期保存和研究提供了堅實基礎。

傳承人扶持。通過政策補貼、榮譽授予等方式激勵傳承人,推動“非遺進校園”,吸引年輕血液。組織淮北花饃、宗氏剪紙、楊家香包走進校園,為學生們講授非遺知識、展示非遺技藝,並讓學生們親身體驗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制作過程。通過進校園互動體驗活動,提高了學生們的文化素養和動手能力,讓傳統文化的自信和熱愛根植於學生們的精神家園。去年,相山區組織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參與深圳、上海文博會等大型對外交流展出2場次﹔舉辦各類非遺活動126場,相山區獲批省級非遺工坊1家(周氏面皮),實現非遺工坊零的突破。

在商場設置剪紙體驗區。韓學敏攝

在商場設置剪紙體驗區。韓學敏攝

創新賦能:讓非遺與時代對話

創新路徑。非遺不是博物館裡的標本,需與現代生活同頻共振,創新是連接傳統與未來的橋梁。相山區鼓勵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一些非遺代表性項目通過與現代設計、文化創意等相結合,開發出了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非遺產品。

沉浸體驗。緊扣“非遺鬧新春 最美家鄉年”主題,首次打破街區壁壘,聯動隋唐運河古鎮、萬達、南翔雲集、金鷹國際四大街區,將非遺元素融入街景巷道、店鋪裝飾、商品展陳等各個環節,打造沉浸式非遺體驗空間。今年,相山非遺登場第十二屆食品工業博覽會,在來自國內外近200家企業的參展隊伍中,非遺風採獨樹一幟,阿磊兄弟面皮、臨渙燒餅、陳氏扒雞等產品讓海內外游客領略到相山非遺的獨特魅力。

2025黃裡杏花節非遺板塊得到小朋友們的喜愛。黃鶴鳴攝

2025黃裡杏花節非遺板塊得到小朋友們的喜愛。黃鶴鳴攝

打破傳統:構建“非遺+”生態圈

跨界融合。非遺消費新業態的核心在於突破“靜態展示”局限,通過“非遺+科技、文旅、教育、商業”等跨界融合,打造沉浸式、互動型、可持續的消費模式。黃裡杏花節加入非遺板塊,累計接待游客量突破30萬人次,活動期間帶動黃裡消費約39.8萬元。

質的蛻變。非遺生態圈的打造,是讓文化遺產從“博物館的展品”蛻變為“生活的呼吸”。商業智慧搭建橋梁,用科技力量打開通道,最終實現文化保護與市場活力的雙螺旋上升。當張氏剪紙、殷派面塑成為白領辦公桌上的治愈物,當相城古琴化身耳機裡的療愈音樂,非遺便真正完成了現代性轉化。

非遺的傳承不是簡單地“復制過去”,而是以當代語言重構文化價值。唯有在保護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才能讓非遺之花真正扎根於時代的土壤,綻放出跨越時空的璀璨光芒。這既是文化自覺的使命,亦是文明賡續的答案。(孟艷)

(責編:黃艷、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