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夜游含山·涼一‘夏’”正式啟動

2025年07月09日10:08 | 來源:馬鞍山日報
小字號

圖為《重游安石路》劇本游首演現場。通訊員 李佑勝 攝

圖為《重游安石路》劇本游首演現場。通訊員 李佑勝 攝  

  7月4日,“夜游含山·涼一‘夏’”夏日文旅主題活動正式啟動。近年來,含山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釋放文旅消費活力,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日,抖音、小紅書等10余名網絡大V來含採風,實地體驗含山各大文旅IP,用鏡頭捕捉含山清涼夏日的獨特魅力。

  凌家灘前,探尋古文化奧秘

  步入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展廳,一樁樁精美絕倫的文物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講解員細致入微地介紹著每件文物的名稱及其發掘歷程,坐姿玉人栩栩如生,仿佛將五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場景重現眼前﹔玉鷹展翅欲飛,玉豬憨態可掬,細膩雕琢中彰顯出高超的手工藝水平﹔石鉞、石錛等工具默默佇立,它們雖靜默無言,卻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凌家灘先民聚落生活的悠久歷史與豐富細節。小紅書博主“攝影師水靈兒”表示:“我是第一次來參觀凌家灘博物館,之前對這裡了解很少,展廳裡陳列的文物讓我大開眼界,五千多年前凌家灘先民們就在這裡繁衍生存,還誕生了如此璀璨的玉文化,的確是令人敬佩。”

  時值暑期,館內多有家長帶著孩子在此參觀游覽,在一件件文物前駐足停留。一位家長說道:“這是我們家門口的博物館,正好趁著放暑假的時間帶孩子過來參觀一下,了解五千多年前祖先的生活軌跡,培養孩子的求知探索精神。”

  作為長江下游面積最大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凌家灘文化與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並稱“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從出土文物中可以發現,凌家灘與紅山文化似乎有過文化交流,展廳內,循環播放的紀錄片如同一扇時光之窗,讓游客得以直觀窺見先民們的生活點滴與歲月痕跡。文創商店內,以出土文物為靈感設計的玉鷹抱枕、玉人挂件、冰箱貼等文創精品琳琅滿目,它們不僅是文化的使者,更是凌家灘獨特魅力的生動展現。

  褒禪山下,體驗沉浸式旅游

  在褒禪山景區,一場別開生面的劇本游《重游安石路》正在進行。為了提高游客的觀感體驗,景區創造性地以王安石當年游覽褒禪山華陽洞的經歷為藍本,安排游客跟隨“王安石”本人重游華陽洞,配合詳細解說,在洞內游覽時,可以與古人一起觀賞洞內的雄奇險峻,在岔洞處可以和演員一起決定,是否挑戰“未知路線”,在面臨挫折時,“王安石”會以他的“三不足精神”為你加油鼓勁。而在游覽結束時,可以獲得精美伴手禮,蓋上“褒禪印”為這段探險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

  小紅書博主“是你的vv阿”這樣說道:“這種劇本游很有意思,與古人同行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游玩的同時重新品味課本原文,不僅是一段探險旅程,更是與古人對話,以先賢的豁達洒脫給予今天的年輕人一些新的啟示,富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據縣文旅投公司負責人介紹,這樣的劇本游目前在含山縣景區是首次嘗試,未來會不斷豐富完善內容形式,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感官體驗。

  夜游含山·涼一“夏”!在7、8月份期間,含山縣通過深入挖掘縣域旅游資源活力,積極做好文旅融合文章,以文為橋,以旅為媒,推出系列活動及各類產品,誠邀游客點亮夜晚經濟,暢享玩水樂趣!(通訊員 馬浩)

(責編:蘇恆、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