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望江縣:以實施“1+3+N”行動為抓手 推動基層黨建提質增效

2025年07月02日10:1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望江縣深入開展“基層黨建提質年‘1+3+N’行動”,圍繞“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核心目標,緊扣鄉村振興、基層治理、作風建設三大重點領域,統籌構建N個特色品牌矩陣,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固本培元夯基礎,筑牢基層黨建“壓艙石”

激活黨員教育“紅色引擎”。望江縣堅持把黨員教育培訓作為提升黨員素質的重要抓手,實施黨性“鑄魂工程”。聚焦農村黨員需求,實施精准化培訓,舉辦農村黨員、村干部、鄉村推介官等專題培訓班,提升其履職能力和帶富本領。依托渡江戰役紀念館、金雞山農民暴動遺址等紅色資源,打造沉浸式教學課堂,組織黨員開展現場教學。推動長嶺鎮黨委、漳湖鎮黨委成立鄉鎮黨校,利用“學習強國”、黨員遠程教育平台等線上資源,推動黨員學習本土化、常態化、便捷化。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承諾踐諾”等活動,引導黨員在服務群眾、推動發展中錘煉黨性。今年以來,縣鄉兩級累計開展培訓34期,覆蓋黨員1.25萬人次,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顯著增強。

建強村級班子“硬核隊伍”。聚焦鄉村產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重難點問題,舉辦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論壇,邀請135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開展“頭腦風暴”,舉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擂台比武”活動3期,通過晒實績、話擔當,累計評選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31人。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進入鄉鎮領導班子4名、選聘“鄉編村用”人員3人,進一步激發村級黨組織書記干事創業動力。開展村級班子分析研判,對村級班子運行情況和干部履職表現全面“畫像”,調整優化村級班子成員16名。通過公開招考、組織推薦等途徑選拔一批政治素質高、帶富能力強、群眾口碑好的優秀人才進入村級班子,動態儲備村級后備力量320人。目前,全縣村級班子成員大專以上學歷佔比提高至70%,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

推進基層組織“提檔升級”。堅持問題導向,對矛盾問題突出、風險隱患較高、內生動力較弱等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開展全面排查,建立縣級領導聯系、鄉鎮主要領導包村、縣直部門結對、第一書記駐村的整頓機制,推行“一村一策”差異化整改方案,細化形成69條具體措施。同時,建立動態監測和評估機制,對整治效果進行跟蹤問效,確保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如期實現轉化提升。

靶向攻堅破難題,激活基層黨建“新動能”

深耕集體經濟“責任田”。望江縣以推進“百千萬”工程提升行動為抓手,繼續實施扶持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專項行動”,因地制宜探索發展路徑。通過盤活閑置資產、發展特色產業、集中土地流轉等方式,探索出村企聯建、特色種養、“三社融合”等創新發展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進一步完善《望江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激勵實施辦法》,落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村干部報酬挂鉤機制,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2024年全縣村均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較2023年提升19%,村均經營性收益顯著提升。

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推深做實“1+4+N”基層社會矛盾排查機制,多元運用“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聚焦“網格化管理、陣地化建設、精細化服務”三個關鍵板塊,通過“黨群議事”“板凳會”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聚焦群眾所需所盼,搭建“望鄰裡”平台,注冊志願者351人,開展志願服務活動40余場,累計志願服務時長達3.2萬小時,服務群眾1500余人次,調解群眾矛盾糾紛220余件,解決微心願60余件。

擦亮監督執紀“探照燈”。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堅持開門教育,抓好標本兼治,一體推進學查改,確保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聚焦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加強對村級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加強對村級財務、工程項目等重點領域的監督。同時,暢通群眾監督渠道,設立舉報信箱和舉報電話,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查處理。今年共排查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線索81件,查結68件,處理處分68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57人。

守正創新樹標杆,打造基層黨建“金名片”

織密組織“神經末梢”。積極延伸黨組織“觸角”,在大屋場、片區、流動黨員群體中建立黨支部(黨委),實現黨組織全覆蓋。依托大屋場黨支部,開展政策宣講、矛盾調解、志願服務等活動,將黨組織的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通過片區黨支部,實現“支部下沉、責任下分、服務下移”,推動基層治理精細化、精准化。建立流動黨員“歸雁紐帶”,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讓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目前,全縣已建立大屋場黨支部77個、片區支部88個,流動黨員黨委2個、黨支部23個,推動建立覆蓋全域的黨組織網絡體系。

培育黨建“金字招牌”。結合本地實際,打造具有特色的黨建品牌。華陽鎮深入開展“陽光選苗行動”,打破傳統村干部選任模式,通過公開招考、競爭選拔,建立“筆試+面試+考察”的立體化考評機制,目前參加招考人員200余名。賽口鎮通過“板凳會”等形式,組織黨員干部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傾聽群眾心聲,拉近黨群距離,推動解決農田水利、道路硬化等民生問題86件,群眾滿意度達98%。雷池鎮推進“紅鏈產業興村”,聚焦羊肚菌、瓜蔞、肉牛等特色產業,通過項目化管理、一體化推進,推動特色產業規模化、品牌化、鏈條化發展,形成“黨組織建鏈、黨員強鏈、群眾富鏈”的閉環效應。

健全制度“四梁八柱”。建立健全調度機制,及時掌握工作進展,解決存在問題。推行“三單制”管理,制定任務清單,明確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下發問題清單,限期整改銷號﹔建立成效清單,實行閉環管理。形成在縣委統一領導下,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各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強政策統籌、資源統籌、力量統籌,切實形成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合力,實現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同頻共振。(何鑫 湯林濤)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