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文化體育>>教育

2025 年高考落幕:多元化教育路徑下的人才培養新趨勢

2025年06月12日16:2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數據顯示,即便今年報名人數略有減少,高考競爭依舊激烈。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般地競爭大學學位,職業教育逐漸成為另一條值得關注的人才培養路徑。

職教學子。

職教學子。

人才結構與國家需求的平衡

大學教育與職業教育,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學,尤其是綜合性大學,通常側重於培養研發型人才。這類人才在學術研究、理論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致力於探索未知領域,為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而職業教育,則聚焦於培養應用型人才。緊密結合市場需求,以就業為導向,旨在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能夠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在制造業中,那些熟練操作先進設備的技術工人﹔在服務業中,具備專業技能的廚師、美容師、理發師等﹔在新興的互聯網領域,從事軟件開發、網絡運營等工作的技術人員,很多都來自職業教育體系。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時代發展,職業教育的培養范疇正不斷延伸——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文公示了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等17個新職業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測試員等42個新工種,這些新興領域的專業人才,同樣通過職業教育獲得了實用的技能,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人才結構有著新的需求。一方面,在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需要大量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和創新能力的研發型人才,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在傳統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對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極為旺盛。這些行業的日常運營和發展,離不開那些能夠熟練操作設備、提供優質服務的一線技術人員。然而,目前我國的人才結構與國家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之間,尚未達到完美的平衡。部分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難的問題,而市場上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卻常常得不到滿足,出現了“用工荒”與“就業難”並存的現象。

職業教育創新范式的實踐與突破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東方教育作為職業教育領域的重要力量,其培養模式具有諸多值得借鑒之處。中國東方教育旗下擁有七大職教品牌,涵蓋烹飪技術、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技術、汽車服務等多個領域,兩百余所院校分布廣泛。在教學實踐中,中國東方教育始終將課堂實訓作為核心競爭力。學校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把操作間、車間搬到課堂,還邀請企業總監進入實訓室。例如,在烹飪專業的教學中,學生們在模擬真實餐廳后廚環境的實訓室內,在企業大廚的指導下進行菜品制作,這種“真刀真槍”的實訓環境,讓學生們能夠迅速掌握實際操作技能,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中國東方教育與費大廚聯合創辦的校企定向班。

中國東方教育與費大廚聯合創辦的校企定向班。

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是中國東方教育的一大辦學特色。例如與知名湘菜品牌費大廚聯合創辦的校企定向班,雙方共同開發教材,制定並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教學資源。企業將工作環境1:1復制到實訓室,並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從入學起就明確了就業方向,所學知識與技能直接對接市場需求,實現了 “畢業即就業”。

萬通汽車教育新專業。

萬通汽車教育新專業。

在低空經濟、新能源與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東方教育積極革新專業體系,以滿足時代需求。旗下品牌新華電腦教育與萬通汽車教育率先布局前沿領域,新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同時,新華電腦教育迭代推出六大AI新專業,如AI+新媒體與短視頻運營、AI+影視動漫游戲設計師等﹔萬通汽車教育則緊跟汽車科技變革,推出新能源汽車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等專業。這一系列舉措,讓職業教育緊跟時代步伐,為學子提供精准對接產業需求的教育服務。

新華電腦教育無人機應用專業

新華電腦教育無人機應用專業。中國東方教育供圖

多元化人才成長的廣闊空間

從國家政策層面來看,職業教育也迎來了諸多利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享有平等待遇,要優化技能人才成長環境,破除 “唯學歷” 偏見。提出 “兩加快、兩加大”,即加快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推動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全面達標﹔加大產業與財政支持,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將職教高考作為高職招生主渠道,擴大職業本科招生比例,為職校生提供升學與就業並重的多元發展路徑。

2025 年高考的結束,是考生們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對於大部分考生而言,職業教育同樣是一條同樣能夠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通過職業教育,他們可以掌握實用技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東方教育等職業教育機構的成功實踐,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在未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和職業教育自身的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必將在我國人才培養體系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陳婷婷)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