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5G+量子”虛擬電廠調度車網互動規模化實測

5月30日上午,國內首次基於“5G+量子”虛擬電廠精准調度的車網互動規模化實測在合肥舉行,全市超6000輛次新能源汽車通過有序充電、反向放電、邀約充電等形式參與到本次實測活動中,互動電量達2.8萬度。
參與本次實測活動的新能源汽車車主賈先生難掩興奮:“感覺挺劃算的,1度電補貼2元,再加上峰谷電價差的那部分,算下來通過這次反向放電我能獲得100元左右的收益,很期待車網互動大規模應用的那一天。”
何為車網互動呢?國網合肥供電公司數字科技部主任萬順解釋道,車網互動是指將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儲能單元,借助充換電設施與電網互聯互通,實現兩者間能量雙向流動及信息交互,其主要形式涵蓋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V2G)等。在用電低谷時,新能源汽車可以利用低價電進行充電﹔在用電高峰時,新能源汽車可以將儲存的電能反向輸送給電網,緩解用電壓力。通過車網互動,不僅能讓車主通過電力差價盈利,還可以有效調節電網負荷,助力削峰填谷。
本次實測活動以合肥市政務中心國家級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項目為中心,覆蓋社會運營場站、公交場站、公共機構場站、企業專用場站4大場景,5個重點示范站點。其中市政務中心這座集“光儲充換+車網互動”功能為一體的充電站於今年3月正式投運,這也是合肥市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重點示范項目之一。目前,該站點配備了V2G雙向充放電樁27台,V2G充電槍32隻,支持最大放電功率2360千瓦。此外,在合肥公交張窪停保場,2台公交車也加入了反向放電測試活動中,單車最大放電量超200度,進一步驗証了公共交通領域車網互動的可行性。
萬順介紹,活動當天全市各車網互動示范站最大放電總功率超過2000千瓦,累計放電量超過5000度,相當於普通居民家庭3年左右的用電量。
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能源處處長韓昶昶表示,此次實測是合肥邁向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的關鍵一步,后續合肥將從規劃建設、技術支撐、互動引導以及市場運營四個方面發力,持續推動相關工作,加快制定車網互動相關政策和標准,推動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通過虛擬電廠平台與電網真正實現融合互動,打造城市能源戰略示范新樣板。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車網互動實測活動的成功開展離不開國內首個“5G+量子”虛擬電廠這個“智慧大腦”的精准調度。該系統通過構建分布式資源電網數字化調度平台,整合了包括汽車充換電站、儲能電站、分布式光伏等各種分散的能源資源,形成可靈活調度的“雲端電廠”。活動當天,合肥虛擬電廠平台實時監測電網運行狀態,通過5G通信和量子加密技術向參與車網互動實測的充換電場站發出指令,1分鐘內實現最大放電功率超1900千瓦。
對此,國網合肥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專責陳璐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虛擬電廠比作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發電廠,那麼每一個車網互動場站就相當於一個發電機組。虛擬電廠能夠將他們與其它分布式能源聚合起來並進行智能控制和協調優化,形成規模化的電力供應和需求響應能力。”
面對即將到來的迎峰度夏電力保衛戰,車網互動潛力可期,城市新能源汽車將化身電網“移動充電寶”,成為支撐新型電力系統高效經濟運行的重要一環。在過去,為了滿足迎峰度夏期間短時的高峰負荷需求,需要建設大量傳統電廠和配套電網。不僅耗費時間長,同時也需要花費大量建設資金。而如今,虛擬電廠可以把新能源汽車這種較為零散的分布式電源“聚沙成塔”,通過車網互動等方式讓它們參與電力系統運行,有效提升電能質量和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目前,合肥虛擬電廠已接入各類資源1205.3兆瓦,其中包括汽車充換電站721.6兆瓦,光伏228.22兆瓦,儲能電站227.4兆瓦,鐵塔基站等其他資源28.08兆瓦。今年2月,合肥虛擬電廠完成了電力市場准入注冊。未來合肥將積極打造“車網惠動”模式,鼓勵充電運營商構建負荷聚合商接入虛擬電廠參與到電力市場交易中,在實現良性商業運營的同時,減輕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對電力系統造成的影響,進一步提升電網穩定性和調度靈活性。(李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