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合肥市包河區:智慧守護暖夕陽 睦鄰驛站連萬家

2025年05月08日15:5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便民服務、小修小補、共享工具、事務代辦、民意征集……小小集裝箱,裝著大能量啊!”5月7日上午,在合肥市包河區義城街道濱湖潤園北區,居民汪先生站在剛開放不久的迎淮社區睦鄰裡微驛站旁,笑著跟相熟的社區志願者打起了招呼。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近年來,迎淮社區黨委以黨建引領探索“一鍵連”智慧守護、睦鄰裡微驛站、老年友好共享餐桌等“微治理”新模式,打造“服務零距離、治理有溫度”的社區新生態,為基層治理注入暖心力量。

“一鍵連”:智慧守護銀發族

濱湖潤園小區是義城街道轄區較大的回遷安置小區,5404戶居民中有20%以上是60歲以上老人。針對獨居老人居家安全隱患,迎淮社區積極探索“一鍵連”工作法,聯合街道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推出“義心相伴,智慧守護”項目,為35戶獨居老人安裝紅外監測儀、緊急呼叫設備,構建“智慧監測+網格響應”閉環守護機制。

2024年12月初,家住潤園北區的獨居老人陸廣俊身感不適,通過一鍵警報設備向智慧養老中心呼叫,社區立即聯動養老專員、家庭醫生、“紅色小管家”及時上門處置,化解了險情。設備監測到異常或老人主動報警,系統會立即推送信息至網格員和養老專員。迎淮社區黨委書記束飛介紹,通過“黨委主抓、支部聯動、網格覆蓋”的組織體系,多方力量隨時響應,確保“一鍵呼叫、多方聯動”。

如今,社區依托智慧設備“連”、入戶走訪“連”、發放“連”心卡等多種方式,構建起對轄區獨居老人從緊急救助到日常關懷的全周期服務體系,實現了治理力量和服務對象之間“雙向互連”。

“共享餐桌”:一箸一匙總關情

在義城街道,活躍著一支68人組成的“紅大姐”志願服務隊。團隊成員凝聚了全國調解能手、合肥市三八紅旗手、優秀共產黨員、“包河好人”等巾幗力量。

每月單周的周五上午,“紅大姐”們總會帶著新鮮食材走進轄區孤寡老人家裡,為老人烹飪“家的味道”。

電話裡的千言萬語,都抵不過一頓飯的陪伴。為解決轄區孤寡老人缺乏照料和陪伴問題,去年7月份,迎淮社區發起了“同心助老——老年友好共享餐桌行動”,通過社工、社區志願者和社會資源的三社聯動,定期上門開展愛心助餐、家庭清潔、集體慶生、精神慰藉、健康關愛等服務。

“子女不在身邊,以前總湊合吃飯,現在能和鄰居們邊吃邊聊,生日還有蛋糕!”提起社區的暖心舉措,獨居老人李奶奶連連稱贊。每個季度,迎淮社區還會為獨居、高齡老人舉辦集體生日會活動,邀請他們來到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歡聚一堂,共慶集體生日。時間一長,熱心腸的“紅大姐”們也成了高齡老人們口中的“親閨女”。

睦鄰裡微驛站:方寸之間見溫情

日前,在濱湖潤園北區,一處閑置的集裝箱經過改造上演了一出“變形記”:橙紅色外牆上,“睦鄰裡微驛站”標識格外醒目,內部便民工具、應急藥箱、滅火器、書報欄等一應俱全。外圍放置的遮陽傘和一組休閑桌椅,成為新的鄰裡休閑區。

“雖然面積不大,僅有不到30個平方米,但作為我們社區服務的陣地,未來將會發揮很大的作用。”束飛介紹,睦鄰裡微驛站將打造成集小修小補、健康義診、便民生活、居民接待、百姓議事等於一體的暖心驛站。

按照規劃,社區每周三上午將邀請家庭醫生坐診,為居民提供量血壓、測血糖、問診等服務。每月1日、15日作為“睦鄰服務日”,提供磨刀修鎖、便民理發、衣物縫補等便民服務。結合“兩委”進小區工作,社區還將開展民意收集工作,常態化接待居民反映各類訴求及問題。同時,針對小區各類事項原則上每月開展一次睦鄰議事會。

“通過這些舉措,將矛盾調解、民意收集功能前移,努力實現‘小事不出驛站,難事不出社區’。”束飛說。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義城街道迎淮社區通過“微治理”激活基層“末梢神經”,以智慧化破解養老痛點,以共享餐桌凝聚鄰裡溫情,以閑置空間再造推動服務下沉,為城市社區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未來,社區將進一步拓寬服務場景,讓“老有頤養、弱有眾扶、鄰有善治”成為現實圖景。(施御軸 夏海霞)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