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涂:乘一體化東風 “蟹寶寶”開啟產業升級新征程

五月立夏接小滿,正是蟹苗投放好時節。凌晨2點,當涂縣烏溪鎮七房村蟹苗培育池畔燈火通明,一輛滿載希望的運輸車緩緩駛來,20斤來自江蘇南通如東的大眼幼體跨越300公裡,成功“嫁”入烏溪這片“新家”。這一打破20年採購傳統的“深夜接苗”行動,背后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下,區域協同發展在蟹苗產業中的生動實踐。
烏溪鎮蟹苗養殖歷史悠久,長期以來,養殖戶們習慣從鹽城射陽採購大眼幼體。然而,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浪潮的推動下,區域間的產業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今年,在南京高淳區同行的“牽線搭橋”下,七房村養殖戶張定桃踏上了前往南通市如東縣的引種之路。
如東縣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蟹苗養殖區域,其蟹苗親本規格大、抗病性強,且養殖技術處於領先水平。張定桃深入當地20多家養殖基地,從水質到苗種培育流程,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細致對比。最終,他果斷下單20斤優質苗種,決心為烏溪蟹苗產業注入新活力。
這場“跨市取經”,不僅是種源的更新,更是烏溪蟹苗對標“高淳品質”、搶佔高端市場的戰略之舉。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格局下,區域間的產業優勢互補,烏溪蟹苗渴望借助如東的優質種源,吸引固城湖等周邊地區的養殖戶反向採購,提升產業競爭力。
為確保蟹苗以最佳狀態入塘,張定桃與七房村“兩委”、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開啟了“接力護航”模式。運輸車輛全程控溫充氧,為蟹苗打造了一個舒適的“移動家園”。抵達后,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檢測水質、調節水溫,為蟹苗營造一個適宜的“新家”。而培育池早已完成了生態升級,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溶氧、pH值等關鍵指標,“水下森林”水草為蟹苗提供充足的氧氣和淨化水質的環境,螺螄提前投放構建了天然的食物鏈。
伴隨著一陣陣清脆的水聲,一隻隻優質蟹苗歡快地躍入水中,開啟了它們在烏溪的“蟹生”新篇章。這些剛孵化出來的大眼幼體通體晶瑩剔透,活力十足,在張定桃眼中,它們是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按市場價每公斤80元計算,若實現畝產300公斤,收益將是以往養殖的1.5倍!”張定桃一邊算著經濟賬,一邊謀劃著產業藍圖。他計劃春節前將蟹苗育成指甲蓋大小的精品苗,憑借如東種源優勢與烏溪本土精細化培育,主攻高淳、蘇州等長三角高端市場。他滿懷信心地說:“我們要讓烏溪蟹苗貼上‘優質高產’的標簽,讓‘中華蟹苗第一鎮’的金字招牌在長三角地區更響亮!”
接下來,烏溪鎮將啟動大眼幼體放養后跟蹤指導服務,根據蟹苗變態進度、池塘水質變化、水草生長情況等,指導育苗主體做好施肥、培養浮游餌料、增氧、投食等技術細節,為廣大養殖戶提供“保姆式”技術服務,確保技術指導進村入戶,進一步提升烏溪蟹苗的品質與產量,加強與長三角其他區域在蟹苗養殖技術、市場銷售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
從深夜引種到智慧養殖,從個體突破到產業革新,“蟹苗攻堅戰”正為烏溪鎮8000多畝蟹苗培育池注入澎湃動能。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區域間的產業協同不斷深化,當涂的蟹苗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尤貴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