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全椒縣六鎮鎮:以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2025年05月08日10:4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如今的鄉村真是大變樣,老百姓的房子漂亮了,硬化路也通到家門口,村裡環境整潔多了,我們的生活也更美了……”全椒縣六鎮鎮大張村村民這樣夸贊自己的家鄉。近年來,六鎮鎮持續深入推進文明鄉風建設,以移風易俗、文明實踐等工作為抓手,開啟鄉村面貌換新顏模式,擦亮鄉村振興文明底色。

完善村規民約,文明鄉風浸潤人心

每天清晨,家住小集街道的古稀老人孫明玉早早地就開始起來清掃起衛生,他不僅把自己房前屋后打掃干淨,還把鄰居家的門前也打掃得干干淨淨。時下,在小集街道,每天主動清掃街道的村民比比皆是,“村庄是我家,美麗靠大家”的觀念已深植民心。

“雜物不亂堆,綠地不種菜﹔違章不搭建,垃圾不亂放﹔鄰裡不爭吵,喜事不鋪張﹔賭博不沾惹,迷信不理睬﹔矛盾不出居,共建文明居……”朗朗上口的《村規民約》在村民中廣為流傳。

為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六鎮鎮指導各村對村規民約進行修訂完善。在修訂過程中,充分征求村民意見,將移風易俗、環境衛生、鄰裡關系等內容納入其中。“自從把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后,村民思想發生了根本轉變,都能夠積極主動參加到活動中,現在村裡的環境是越來越好了。”小集村黨總支書記江昌芹介紹說。

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

近日,一場熱鬧非凡的喜宴在鄭橋村“幸福苑”大食堂舉行。

“這裡沒有豪華裝修,也沒有天價菜單,有的是菜品實惠、干淨可口,紅白喜事大家都願意在這辦,現在村裡人情攀比的少了,精簡辦事的多了。”六鎮鎮鄭橋村黨總支書記倪學山說。

“鄉村大食堂”的出現,正是對過去過度鋪張浪費行為的反思與糾正。鄭橋村村民王學一說:“過去我們村民辦宴席都去大酒店,辦事都要用好煙好酒,有的時候條件不允許,還找人借錢,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為加大治理農村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的力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六鎮鎮組織人員深入基層,進村入戶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鄉街各村LED大屏幕、村級大喇叭早晚定時播放村規民約和移風易俗規定,通過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理念,將“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新風尚做到家喻戶曉,讓廣大群眾成為移風易俗的實踐者、傳播者。

豐富文化活動,滿足精神需求

“現在田裡面的活基本上都結束了,家裡也沒啥忙的事了,和村裡的幾個老姐妹們每天在一起跳跳舞、排練節目,非常開心。”六鎮鎮白酒村的董潔大媽臉上挂滿了笑容。

“我們精心挑選演出了傳統經典曲目《十八相送》《民女名叫馮素珍》,舞蹈《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同時又根據新時代要求創作的曲目《大美六鎮》等,讓觀眾在享受戲曲這一文化大餐的同時,又能寓教於樂,接受一場生動的思想教育課。”文藝團負責人介紹說。

小集村專場文藝演出、東王村專場“秋季村晚”、六鎮鎮“我們的節日·重陽”文藝匯演、大張民族村“皖江民族情·文化惠民行”送戲下鄉等活動輪番上演。2024年,六鎮鎮共舉辦各類文化體育活動16場,吸引村民6000余人次參與。這些活動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增進了村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營造了歡樂祥和的鄉村氛圍。

開展志願服務,繪就文明新風

近日,一場精彩的健康科普講座在小集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熱鬧展開,志願者不僅詳細講解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慢性病,還結合農村老年人身體的具體情況,講解防治知識和日常護理知識,同時呼吁大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以降低心臟病的發生風險。

“年齡大了,身體總感覺不舒服,今天聽了孫醫生的講解,讓我明白了我平時的作息生活是有問題的,今后我要調整好作息,注意平時的飲食、鍛煉。”年逾古稀的小集村村民李正亮笑著對我們說。

隨著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近年來,六鎮鎮志願服務隊伍持續壯大、志願服務活動蓬勃開展,形式載體也在不斷創新。志願義診、愛心義剪、消防宣傳、環境保護……從年初到年尾,各項文明實踐志願活動的有序開展,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讓文明實踐在基層一線“活”起來。

加強思想引領,筑牢文明之基

近年來,六鎮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發揮文化宣傳主陣地作用,組織“老兵宣講團”“銀齡宣講隊”“青聲習語”3支宣講隊伍深入村組開展“板凳”宣講,真正把黨的創新理論、政策精神落實到群眾心裡。同時,利用村廣播、宣傳欄、微信群等多種渠道,著力宣傳好政策,弘揚新風尚,推動形成人居環境好、社會風氣好、干群關系好的農村工作新局面,匯聚鄉村振興正能量。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文明鄉風建設,不斷推動鄉村環境更加整潔優美、村民關系更加和諧融洽、鄉村發展更加活力十足。”六鎮鎮相關負責人說。(閆龍飛)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