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優化會計人才結構 為“三地一區”建設提供支撐

安徽省高端會計人才培養迎來新進展。記者從安徽省財政廳獲悉:“十四五”期間,安徽已培養7期390名省級高端會計人才,為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走出國門,引入境內外投資人或赴境外上市,還有一些企業從事跨國經營、並購、投資等業務,它們都亟需精通國內外金融財務知識、會計准則、資本運作的財務類人才。安徽擁有會計從業者約40萬名,其中高級會計師佔比僅1.7%,2021年前高端會計人才僅50人,高層次會計人才較為短缺。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1年,安徽省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出台《安徽省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工作實施意見》,提出高端會計人才培養“1550”計劃——從2021年起,用5年的時間,在全省培養50名左右全國高端會計人才、500名左右省級高端會計人才、1000名左右市級高端會計(后備)人才。
“培養過程中,我們堅持高點定位‘選人’。”據安徽省財政廳會計處副處長關勇介紹,入選基本門檻為本科以上學歷,高級以上職稱或注冊會計師。學員整體呈現“三高一低一廣”特點,即高學歷、高職稱、高職務、低年齡、廣分布。同時,培養堅持高標管理“育人”、高效聯通“用人”。“在‘用人’方面,我們擇優選拔高端會計人才參加會計科研,擇優聘為准則制度咨詢專家,積極發揮他們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高端會計人才項目還“跳”出一域看全局,聚焦創新共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例如,2023年10月,安徽省財政廳聯合上海市財政局、江蘇省財政廳、浙江省財政廳、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舉辦“首屆會計管理合作與產業發展論壇”,簽署《長三角會計管理工作合作備忘錄》。業界認為,這是行業呼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行動,是以人才融通促進發展融通的一次重要探索,體現了長三角財會人才服務國家戰略的大局觀、責任心和使命感。
記者了解到,培養為學員及所在單位帶來的紅利是實實在在的。實施以來,18名學員入選財政部高層次財會人才﹔2名學員促成興泰租賃與徽商銀行合作,獲批中期票據10億元﹔3名學員由首席財務官成為首席執行官﹔70名學員學歷職稱得到提升﹔53人被聘任為校外導師和行業專家﹔122人次受到各類表彰或授予榮譽稱號﹔發表論文108篇﹔修訂制度300多項。
回顧自己2024年工作時,學員徐英明用“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概括高端會計人才項目給他及企業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所帶來的價值。
“運用所學所見,我牽頭構建了公司智能物流板塊的業務新能力,完成對‘宇峰智能’的收購,並成功籌劃合力智能物流產業園,公司智能物流業務年訂單額由2億元增加到10億元的跨越﹔牽頭推動完成國控集團旗下‘江淮重工’股權無償劃轉合力的國資改革重點任務。”身為安徽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的徐英明說。
安徽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總的來看,高端會計人才項目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深化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等方面作用顯著,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會計專業力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下一步,我們將優化會計人才選拔、培養、評價、使用機制,加快打造一支具有前沿技能的復合型高端會計人才隊伍,為‘三地一區’建設注入更強動能。”(陳浩、張寧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