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文旅融合,繪就發展新圖景

“今年全省將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力爭國內旅游總花費破萬億元,入境游客人數實現倍增,推動全省文旅經濟總量在全國往前趕。”4月22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邵海衛介紹安徽省努力打造全國全域旅游發展先行區情況。
在安徽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上,農文旅融合正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從皖北平原到皖南山區,從長江之濱到淮河兩岸,各地積極探索將農業、文化和旅游有機結合的新路徑,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繪就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發展新圖景。
文化遺產綻放時代光彩
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証,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根脈和歷史智慧。安徽省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從古老的建筑到傳統的藝術形式,從歷史文物到民俗文化,這些瑰寶在新時代正煥發出新的光彩。
在安慶市迎江區,安慶勸業場的改造是一個生動的案例。這座始建於1915年的古老建筑,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勸業場之一,也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迎江區聯合皖新傳媒,秉持“重塑歷史空間、延續城市精神、繪寫文化群像”的宗旨,對其進行了修繕改造。如今,這裡已成為集圖書零售、文化創意、展覽展示、購物娛樂於一體的文化綜合體——“前言后記”安慶勸業場店。書店自2017年開業以來,先后榮獲“安徽省十佳夜讀空間”、第二屆全民閱讀“最美書店”等稱號。2023年重裝升級后,書店會員數和借閱量均提升了3成,每月客流量增加了2倍,成為安慶歷史文化名城的名片和全國知名書店。
“我們秉持照舊修舊的原則,延續之前的書房模式,保留了一些好看的老物件、裝飾物,同時優化了房間布局,增加了桌椅沙發,擴大了閱讀空間。”該店店長楊志宏說,“書店不僅是一個閱讀空間,更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平台。”
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在江淮大地如火如荼地進行。淮南市八公山區立足“詩和遠方”謀篇布局,依托“淮南子”“青琅玕館”等IP,打造“八公仙境、豆腐故裡”旅游品牌。鳳台縣將花鼓燈、推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相結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蕪湖市南陵縣挖掘古銅文化,開設古代銅文化研學之旅,開發銅工藝品等文創產品。
“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財富,保護好它們就是保護我們的歷史和文化。”鳳台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說,“文旅融合,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讓它們走出歷史,走進當下,走向未來。”
文旅產業發展欣欣向榮
文旅產業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安徽省近年來通過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將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
迎江區的安慶古城·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因明代隆慶年所建的“倒扒獅子”石牌坊而得名。這裡匯聚了文化、文創、藝術、老字號、餐飲、零售、工作室等多種業態,形成了獨具特色及市場競爭力的歷史文化街區。2024年,迎江區實施“打卡迎江”行動,成功舉辦古城記憶戲曲文化節、“黃梅戲韻”青年音樂節系列活動等大型特色節慶活動20余場,累計吸引游客約200萬人次。“安慶古城不僅是一個旅游景點,更是一個文化的載體。”安慶濱江文旅公司總經理王金萍說。
“夜間經濟是文旅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迎江區文旅局局長朱冬林說,“發展夜間經濟,不僅延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間,也提升了城市的活力和魅力。”迎江區培育夜間文旅產品,打造多元夜間文旅業態。2023年初夏,升級改造后的安廣江堤上,自發形成了約400個攤位的夜市。迎江區利用閑置地塊,引攤入市,建成佔地近3萬平方米的濱江夜市,匯聚了小吃攤、燒烤攤、文創類和百貨攤位500余個。
油菜花是安慶市望江縣的“金色名片”,自2016年已成功舉辦九屆油菜花賞游系列活動,實現了文化+旅游+農業“三位一體”發展模式,推動了望江“美麗經濟”發展。2025年油菜花賞游系列活動重點推出“長江岸線洲地油菜花景觀帶”“武昌湖濕地風光油菜花景觀帶”“香茗山山地油菜花景觀帶”“環嵐杆湖油菜花景觀帶”等4條精品賞游線路,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40萬人次。
去年,全省文旅產業動能強勁,國內旅游人次、國內旅游花費均創歷史新高,分別比上年增長7.4%、10.8%﹔小崗村入選世界最佳旅游鄉村,琅琊山獲評5A級旅游景區,黟縣鄉村旅游度假區晉升國家級。
為充分滿足大眾旅游時代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安徽省推動全域旅游業態融合發展,促進文旅與科技、工業、農業、教育、體育、康養等跨界融合,豐富文旅產品新供給。鳳台縣在茅仙洞設立星空露營基地,推動花鼓燈、推劇、火老虎等非遺進景區進綜合體常態化演出。南陵縣推出“月月有戲·非遺劇場”常態化展演,文藝作品推陳出新,傳播效能顯著提升。
鄉村旅游煥發勃勃生機
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全省各地通過充分挖掘盤活特色農業資源,創新發展以農文旅融合為代表的全域旅游新業態,鄉村旅游正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作為安徽省首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安慶市迎江區將軍村聚焦產業升級和環境美化,引進蘇州園科集團,實施長風沙花溪谷三產融合項目,將將軍村打造成安慶首個集花卉生產、展銷、研學、觀光的花卉主題村。長風沙花溪谷三產融合項目總投資7600萬元,佔地600畝,沿著貫穿村庄的花溪打造,橫跨將軍村6個村民組。
“我們通過發展花卉產業,不僅美化了村庄環境,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將軍村黨支部書記王向陽說,“現在,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還能通過種花、養花、賣花實現增收。”如今的將軍村,仿佛是一個彩色的童話村庄。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顏色,村庄裡遍布花園、花圃、花架。彩色的郁金香迎風而立,金黃色的油菜花如夢如幻,不同色系的繡球花層層疊疊……村庄的角角落落裡都是盛開的鮮花。將軍村以花卉產業為主導,做足花文章,精心打造了“三十個花圃、二十個花園、兩個花卉基地、一座花園中心、十個花園民宿餐飲”的產業矩陣,構建起“一產花卉生產做美環境、二產花卉加工做出特色、三產花卉文旅做響品牌”的全產業鏈。近年來,迎江區充分挖掘農業資源和長江文化,打造長風沙番茄谷、長風沙花溪谷、新洲長江漁業生態島等特色項目,加速推動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望江縣常態化舉辦油菜花賞游、龍舟賽、豐收節、年貨節等節慶活動,創新打造獨具特色的“春季賞花、夏季賽舟、秋季豐收、冬季年味”四季節慶IP品牌。2024年,中國·望江龍舟賽吸引游客5萬人,直播全網累計觀看量超200萬人次。
碭山梨花節將鄉村旅游與文化、農業相結合,打造了“農文旅”融合的新模式。作為推動區域經濟騰飛的強勁引擎,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賞花、採摘、體驗民俗文化。“梨花節不僅是一個旅游活動,更是一場文化的盛會。”碭山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說,“每年舉辦梨花節,我們不僅展示了碭山的自然風光,也傳承了碭山的梨文化。”
南陵縣2023年以來成功舉辦“鄉約南陵”系列品牌活動,籍山倉溪龍蝦季、弋江臘八集市、靄裡過小年、何灣迎新年馬拉鬆、歡樂蕪湖“鄉村MALL”夏季樂游行……全年活動不斷,一幅“文化熱、旅游火、百姓富”的鄉村旅游發展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從山水賦能到文化傳承,從以文興業到共同富裕,各地正以創新為筆、山水為紙,書寫著農文旅融合的時代答卷,推進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讓安徽成為更多人心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詩與遠方。(記者 孫驥 通訊員 徐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