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豐樂鎮:組織領辦興產業 科技賦能促振興

近年來,安徽省肥西縣豐樂鎮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紅色引擎”,緊扣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通過“技術帶農、科技強農、電商富農”三輪驅動,推動“良田、良機、良種、良法”深度融合。今年春耕,全鎮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95%,預計畝均增收300元以上,帶動村集體年度增收20萬元,走出一條黨建引領與科技賦能雙輪驅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技術帶農夯基,構建人才技術雙閉環
以領辦合作社為紐帶,構建“黨組織+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吸納97名農機手參股入社,形成“技術入股、按效分紅”的激勵模式。同步實施“雙引雙培”計劃,引進農業技術專家13人、運營管理人才2人,培育“土專家”“田秀才”等本土技術骨干30余名,構建“專家+社員+農戶”三級技術推廣梯隊。
建立“1名技術農匠輻射指導50戶農戶”的網格化服務體系,通過田間課堂、實訓基地等載體開展定向培訓,推動農業新技術覆蓋率提升30%,作業效率提高20%以上。依托新華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和家庭農場等,整合全鎮150余台(套)智慧農機資源,建成覆蓋耕、種、管、收、烘全鏈條的社會化服務網絡。
推廣使用無人駕駛插秧機、智能植保無人機等先進設備,通過“線上點單、線下服務”模式,實現跨區域作業調度和標准化服務,年服務面積超2萬畝,帶動農戶畝均節本增效150元以上。
科技強農提質,打造數字農業新模式
立足鎮域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智慧農業雲平台”,整合氣象監測、土壤墒情、病虫害預警等20余項數據,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在新華村300畝智慧農田示范點,集成智能水肥藥一體化系統、遙感監測等數字化模塊,實現農田管理“一張圖”可視化、生產流程全數字化,單季化肥使用量下降10%,畝均增產10%以上。
深化良田良機融合。通過實施“小田變大田”、高標准農田改造工程,全鎮建成集中連片、宜機化作業的高標准農田已達2.2萬畝,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提升至100%。在春耕、秋收等關鍵節點,村黨組織牽頭成立“黨員農機隊”,跨區域協調智慧農機集群作業,實現無人植保機日作業面積超120畝,人工成本降低30%,單季糧食烘干能力超1萬噸。
電商延鏈增值,拓寬富民增收新賽道
推動特色農產品“觸網升級”,構建“政府採購+電商平台+社群營銷”三維銷售體系,趙橋村黨支部對接“徽採雲”平台,將“趙小橋”牌大米、瓜簍子等7個產品納入政府採購目錄,年銷售額突破200萬元。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合作電商平台在線銷售,銷售額較傳統模式增長30%。依托月月農、社群展銷,安河村“再生稻”蔣崗村“豐樂荷藕”等特色農產品的區域品牌力進一步加強。
強化數字技術賦能,通過投資入社等途徑推動電商孵化基地建設落地,培育“農民主播”,帶動鎮域22家領辦合作社開展直播線上營銷,預計銷售額可增長30%。同時,村企合作優化冷鏈物流體系,配套農產品分級包裝、質量追溯等功能,推動農產品附加值提升20%以上,帶動200余名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段雅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