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文旅賦能 鄉村振興“加速跑”

春和景明,芳菲滿目,安徽績溪迎來一年中的最美時節,邂逅徽韻花海、探秘千年古村、徒步古道吸氧、打卡非遺工坊……這個春天走進績溪,尋訪春日千姿百態。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來,績溪縣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機遇,充分挖掘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加快培育鄉村旅游新業態,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文旅項目提質 力創品牌
暖陽溫柔洒落,家朋鄉梅干嶺的梯田油菜花正演繹著一場盛大的金色狂歡﹔始建於唐代的徽杭古道全長20多公裡,是徒步愛好者的天堂﹔一頭扎進龍川景區,漫步水街欣賞徽派建筑的獨特韻味,馬頭牆高低錯落,青磚黛瓦間盡顯古朴。依托自然與文化魅力,績溪尚村、梅干嶺、徽杭古道、龍川等景區皆入選大黃山百家網紅攝影點和鄉村攝影基地名錄,極大提升了績溪旅游的知名度與吸引力。
梅干嶺油菜花梯田花海。許毅為攝
錨定市場需求與自身定位,績溪持續推進“百裡登源”鄉村旅游融合發展集聚片區建設。績溪縣仁裡旅游度假區、皖浙天路旅游合作區融通工程等5個項目成功納入省大黃山建設重點項目庫。東部旅游片區、村落徽州等3個項目憑借出色規劃與發展潛力,獲大黃山建設專項資金1600萬元。龍川景區、皖浙天路、徽杭古道景區入選“百日百景大黃山”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線路。仁裡水鄉體驗園、藝龍酒店、上庄游客中心等項目已建成並投入運營,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務體驗﹔仁裡旅游度假區、上庄景區改造提升、績溪西山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等項目也在穩步推進,持續優化績溪旅游產業布局。此外,該縣還舉辦了第三屆安徽省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暨績溪縣文創設計大賽,聚焦績溪名人、名村、非遺、徽菜等特色元素,通過賽事廣泛宣傳,打造可持續的文化IP,成為推動地方文化傳承、構建文旅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生動實踐。
運營機制創新 效應初顯
“清茶、甜茶、元寶茶”,績溪三道茶是當地春節、結婚、接親、進新房等重要場合待客的必備之禮,品三道茶不僅是味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許。而今,績溪三道茶坊是仁裡村盤活鄉村閑置空間,創新打造多元融合的全新業態之一。
仁裡村夜色。王星子攝
近年來,仁裡村創新推行“經營主體+村集體+農戶”的鄉村建設運營機制,通過盤活閑置房屋,布局陶藝館、農村書店、仁裡三道茶等相關業態。其中仁裡“程魚落院”將居民院落變身“網紅”茶室,自開業運營以來,累計接待游客數量超6000人次,累計收入約19萬元,帶動就業4人。仁裡游客中心、水鄉樂坊、幸會客棧等項目運營直接帶動就業230余人次,改造閑置用地6000多平方米,800余名村民間接受益,有力促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通過聚焦當下年輕人喜歡的形式,結合傳統村落活化利用,注入新業態,舉辦5期國際鄉村音樂會,邀請國內外歌手及績溪本土非遺進行表演。
多元業態發力 拉動消費
2025年清明假期,績溪文旅市場熱力十足,以露天燒烤、農家美食、非遺體驗等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持續升溫。打卡仁裡水鄉體驗園,戶外露營、特色燒烤、竹筏漂流等項目成為親子游玩的熱門之選。走進伏嶺鎮的“十碗八”街區,品嘗傳統宴席“十碗八”,感受皖南村落最為傳統的婚宴美食套餐,踏入徽州味·道小鎮客廳,了解伏嶺鎮家風家訓、紅色歷史、非遺風俗、徽菜徽劇等傳統文化。在上庄金山時雨非遺傳承園,背上小竹簍穿梭於茶樹叢間,指尖輕捻,體驗採茶樂趣,沉浸式感受400多年的茶葉生產歷史底蘊 。
清明小長假期間,績溪縣旅游接待游客、旅游總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8.73%、15.03%。住宿板塊持續火熱,高峰時期呈現“一房難求”態勢。精品民宿備受熱捧,若茵民宿、放空山居等成為短途游客的首選之地,平均入住率達到90%。
下一步,績溪縣將以“文化賦能、產業驅動”為核心,通過融旅盡融、傳統村落保護活化利用、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全域協同聯動,構建“文化+生態+產業”三位一體的鄉村振興模式。同時,圍繞“一廳一廊四板塊”總體布局,全面提升文旅產業與鄉村振興的融合效能,探索可復制的“績溪經驗”。(汪秀雲 湯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