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春茶“鮮葉貸” 助力綠葉變“金葉”

夢裡茶鄉,畫裡舒茶。在舒城縣舒茶鎮這片被茶香浸潤的土地上,農業銀行的金融“活水”如細雨潤物般滋養著茶農的期盼。
六安農行舒城縣支行客戶經理赴茶園開展現場調查。
紅色土地,打造綠色名片
1958年9月16日,為響應國家號召,舒茶鎮人民手拉肩挑,在青崗嶺上高標准開辟梯式茶園,命名為舒茶九一六茶園。隨著五百裡六安茶谷的精心打造,九一六茶園榮膺“中國最美茶園”。國家認可為舒茶鎮賦予了獨特的紅色文化內涵,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底蘊深厚的人文資源,舒茶鎮以九一六茶園為主體,帶動茶產業蓬勃發展,以舒城小蘭花為代表的茶葉品種,被納入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清晨6時許,晨霧尚未褪去,舒茶鎮石塘村古尖香茶場的茶山上已有忙碌的身影點綴其中,1300多畝茶園迎來今春首採,近千名採茶工身背竹簍開始辛勤勞作。50余歲的錢讓轉是最早一批採茶的村民,隻見她手指輕輕一捻,鮮嫩的茶葉便落入茶簍。錢讓轉笑著說:“我平時幫老板家採茶、炒茶、除草、栽茶,收入能有萬把塊錢呢。”
信貸支持,解決燃眉之急
茶產業發展,離不開金融力量。作為安徽古尖香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啟明多年來堅持雇佣當地村民採摘鮮葉,以古法炒制手工茶。他介紹說:“目前茶廠建有良種茶園1350多畝,建成了標准化生產車間,通過基地建設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增收。我們每年給脫貧戶分紅打卡,常年提供三四十人就業,茶季最多的時候每天有700多人。”這既守護了傳統技藝的薪火,又為山間茶農鋪就了穩定的生計之路。
然而今年採摘季,隨著訂單增加與生產規模擴大,吳啟明面臨資金周轉壓力。農行舒城縣支行了解到需求后,立即組織客戶經理上門調查,送去最新金融產品——春茶“鮮葉貸”,高效完成系統上報、審批等工作,成功為其發放貸款100萬元,為新茶採摘與炒制提供了堅實保障。
“我們茶廠與農業銀行一直有合作,這次農行知道我有資金需求后,僅用三天時間資金便到賬了,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吳啟明感慨之余,也對產品全面提檔升級、打造名優品牌增強了信心。
六安農行舒城縣支行客戶經理在茶葉收購點開展現場調查。
政銀合作,助力產業升級
數據賦能茶產業,正逐步從想象變為現實。在當地政府政策保障和農業銀行金融支持下,近年來古尖香茶場投資建設了數字茶園管理平台,包括智慧茶園種植管理系統、茶園物聯網視頻監控、茶葉區塊鏈追溯管理系統等模塊,實現了茶園管理“天上看、雲端管、地上查”。“過去巡山全靠腳力,現在屏幕前就能掌控茶園情況,還方便人員調度。我們配備了無人機輔助,進一步監督茶園生產情況。”吳啟明說,“沒有科技加持,就無法進行科學管理,也無法提升茶葉品質。”
在古尖香茶場,科技賦能不僅體現在智慧茶園管理方面,也體現在加工生產方面。當天採摘的鮮葉經過攤青后,交由4條智能化清潔化加工生產線進行殺青、理條、烘干,整套流程無需人工操作,使茶場年產量從2萬斤躍升至如今的6萬斤,同時茶葉品質也得到保証。
據吳啟明介紹,2017年以來,公司陸續對老茶廠進行改造,融合紅色文化、茶文化和農耕文化,著力打造集生態茶園休閑體驗、旅游觀光、茶文化體驗等於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點,助力鄉村振興。
舒城小蘭花產業的蓬勃發展,正是農業銀行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近年來,農業銀行舒城縣支行始終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全面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守服務“三農”主責主業,深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一支支專業的黨員先鋒隊常年穿梭於田間地頭,助力農戶搶抓農時,支持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截至目前,農行舒城縣支行已累計發放涉茶產業貸款近2000萬元,鄉村振興領軍銀行的成色更足,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
下一步,農行舒城縣支行將繼續用實際行動進茶園、幫茶農、扶茶企、解茶困,不斷強化金融服務,助力“舒城小蘭花”產業發展,真正將茶香綠葉轉變為“致富金葉”,鋪就一條鄉村振興致富路。(李佳昊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