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固鎮:春日尋知 “研”途皆風景

“通過這次研學活動,我對‘霸王別姬’‘四面楚歌’等多個成語典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沒想到這些歷史經典故事就發生在我的家鄉。”春日裡,固鎮縣垓下景區研學游再度升溫,濠城中學七年級學生邢怡然和他的同學們一起在輕鬆愉快的研學課堂裡學習歷史,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今年初建成開放的垓下楚漢文化3D體驗館,通過3D藝術畫、全息投影和沉浸式場景體驗等科技手段,動態還原了楚漢時期的風土人情與戰爭場景。當“霸王別姬”“四面楚歌”等歷史場景以數字化形式從課本躍入現實,垓下的文化血脈以科技為媒,悄然浸潤學生們心田。
“走進3D體驗館,沉浸式開展歷史研學,能夠讓學生們將平面的課本知識與立體的世界相結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更加熱愛我們的家鄉,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固鎮縣濠城中學教師嚴飛說。
“垓下楚漢文化3D體驗館以‘楚漢神韻、未央奇境’為主題,藝術化再現了楚漢文化,今年初體驗館對外開放以來,先后接待研學游100多批,5000多人次。”垓下遺址管理中心副主任張靜靜介紹。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修復了一個陶罐,這是我第一次體驗文物修復,既鍛煉了我的動手能力,又能學習歷史文化知識。”濠城鎮中心小學學生張晨亦在文物修復研學中玩得非常開心。
體驗文物修復是固鎮縣垓下景區文化研學游最吸引孩子們的內容。在研學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學會了如何去除陶罐破損斷面的雜質灰塵、如何將一塊塊陶片拼接粘連起來,並在研學中了解了所修復器物的名稱、用途和歷史。
“除了文物修復、歷史研學體驗,我們今年還新推出了中醫藥研學課程,學生可以在景區內的中醫藥科普館裡認識中藥、識別中藥,還可以在景區的田地裡面尋找中藥。此外,景區還有剪紙、漆扇、布老虎等非遺項目體驗課程,以及經典詩詞、書畫等國學小課堂,讓青少年學生在研學旅途中增長更多知識,增強文化自信。”張靜靜說。
近年來,固鎮縣垓下景區圍繞打造省級研學基地目標,立足垓下資源稟賦,整合特色優勢資源,完善研學服務體系,著力推進文物保護、場館建設、文化挖掘,奏響研學事業“鑄魂育人”的時代主旋律。結合本地大汶口文化、楚漢文化等特色文化,景區串聯8個場館、3個公園、2個基地,精心推出了“史前文明探源”“楚漢軍事推演”“民俗文化展示”等10大研學主題、4條精品研學線路,涵蓋了小學、初中、高中全齡段的研學體系,通過“教育+體驗+消費”,全力打造歷史文化研學游“行走的課堂”。2024年“游漢興之地、感垓下風雲”“憶垓下戰役之魂、立國防強軍之志”分別獲安徽省研學旅游課程設計大賽二等獎和三等獎。今年初“賡續文脈——非遺與垓下古城相映生輝”被推介為“皖美冬日·研學安徽”精品線路,固鎮縣入選全省研學旅游基地試點縣。“研”途皆風景,“研學游”正成為“新動力”,不斷推動垓下旅游轉型升級。(凌義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