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山:青年入鄉“筑夢”,在鄉村種下“航天種子”

一粒種子,植夢太空,再回歸大地,會發生什麼變化?在潛山市痘姆鄉仙駕村的π客工場,也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4月12日,在π客工場的試驗田裡,返鄉創業青年金依涵帶著工人種下了11750株“太空來客”,它們是來自甘肅天水的航天育種秧苗,有太空南瓜苗、太空茄苗、太空辣椒苗和太空葫蘆苗等。
π客工場於今年3月20日開業,是90后青年金依涵以太空育種為芯,在鄉村打造的“自然科技研學+現代農業”新業態,集科普教育、研學旅行、航天育種示范、太空農業種植等為一體。
π客工場。
五顏六色的外牆上,點綴著各種航天元素繪畫,在滿是白牆紅瓦民居的村庄裡,π客工場顯得格外亮眼。在π客工場一樓,金依涵以一面擺有100種植物種子的種子牆,為孩子們開啟了航天育種科普研學之旅。
“農作物種子搭乘航天器升空,在太空環境中經歷基因遺傳變異,再返回地面由農業育種專家篩選培育出新品系、新品種。”在了解了“太空種子”的前世今生之后,學生們還能學習到航天知識,展館裡不僅有衛星模型,還有航天服高仿模型及天宮一號模型。
“我們還有育種實驗室和太空種子種植試驗田,並開發了一系列的活動課程,激發孩子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金依涵介紹,之所以將項目選在鄉村,一方面是讓城裡孩子體驗鄉村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想將航天科學夢“種進”鄉村孩子心裡。
π客工場。
在實驗室的走廊外,擺有一排航天繪畫作品。這是痘姆中心學校學生以“航天”為主題創作的畫作。在π客工場開業當天,金依涵還邀請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總設計師謝更新教授,為當地學生開展了《月球上第一片綠葉》航天科普講座。講座結束后,孩子們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張開想象的翅膀,紛紛畫下了自己心中的航天器及宇宙的模樣。
在種下航天育種秧苗后,金依涵和團隊小伙伴們又開始為暑期21天的科學營做准備。接下來,她還會在試驗田裡裝上物聯網設備,讓孩子們回家后也能通過手機看到自己育種、種植的作物的生長情況。未來,她還會向當地村民推廣“太空品種+有機種植”模式,讓更多村民種上高產、早熟、抗病的優質農作物,實現“一粒種子改變一個村庄”。同時,發起“城市π客認養計劃”,邀請市民認養太空作物田﹔舉辦“星空農創節”“太空豐收宴”等IP活動,推動城鄉資源雙向流動,在仙駕村打造出“科技富農、共創興村”的鄉村振興新樣板。(查燦華 潘藝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