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廣德:小小網格員讓居民“幸福滿格”

在廣德市桐汭街道蘇覺社區,一群身著藍馬甲的網格員步履匆匆穿梭於樓宇之間。自4月啟動網格化服務提升行動以來,蘇覺社區聚焦服務居民從小事做起,把走訪入戶、掌握社情民意作為服務居民的重要舉措,不斷拓展網格化服務的溫度和深度,通過做優網格服務,為社區治理注入“新動能”。
“方言+關懷”破溝通壁壘,定制服務暖銀齡心窩。在“百日攻堅”信息採集專項行動中,社區網格員們面臨著多重挑戰。面對部分空巢老人家庭,隊員們創新採用“方言+關懷”工作法。“我們通過‘敲門送需’將一些民生政策送到居民家中,有些老人聽力不好,我們就帶著手寫板溝通。”網格員張新宇分享道。通過建立特殊群體檔案,目前已為50余戶老年家庭開展政策上門服務,同時組織開展智能手機教學、反電信詐騙宣傳等10余場適老化活動,讓信息採集與為老關懷實現“雙向奔赴”。
“陽光採集”消信任堅冰,錯峰走訪筑安全防線。針對個別商戶住戶的戒備心理,社區推出“三公開一承諾”機制。“我們統一佩戴工作証,入戶前通過網格手機發送預約通知。”中梁小區網格長唐玲介紹道。通過錯開營業高峰時段走訪、攜帶政策告知書等方式,中梁小區便利店店主曹女士坦言:“現在看到穿藍馬甲的網格員,就像見到自家孩子一樣安心。”該模式將反詐宣傳融入日常走訪,既提升信息採集效率,又增強居民群眾安全感。
“數據織網”解失聯困局,立體追蹤建動態台賬。面對人員流動導致的“失聯戶”問題,社區構建“1+6+N”信息網絡。“我們通過陽台晾晒衣物頻次、水電數據波動鎖定外出家庭。”網格員沈艦航在香悅榮府小區創新“陽台觀察法”,通過聯動物業、業主委員會、周邊鄰居、快遞驛站等6個信息節點,成功更新遷出住戶信息53條,並建立“候鳥家庭”動態台賬,依托該數據支撐,開展暑期“七彩課堂”社區托管服務,解決雙職工家庭后顧之憂。
“網格工作就像繡花,既要穿針引線的細致,又要有編織經緯的智慧。”社區黨委書記陳振建表示,依托“廣德市社會治理智能服務”平台,社區網格員隊伍已逐步形成“三色預警”動態管理、“民情日志”電子化等創新工作模式,現如今,小小網格員不僅是社區安全隱患的“排查員”、鄰裡糾紛的“調解員”,更化身惠民政策的“傳聲筒”、特殊群體的“守護者”。
“小網格”織就大民生。這群藍色身影正用腳步丈量責任,以真誠叩開千家萬戶的心門,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注入源頭活水。下一步,蘇覺社區將依托“網格居民會客廳”移動工作站,整合政策咨詢、矛盾調解等6項便民服務,讓民生信息採集從“單向登記”轉向“雙向互動”,不斷增強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劉仕玲 沈艦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