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高溝鎮:政策賦能 創新驅動 開啟電纜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安徽省“制造強省”戰略、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推動下,無為市高溝鎮以“中國電纜之鄉”的產業底蘊為基石,以政策支持與創新驅動為核心動能,走出了一條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新路徑。
政策賦能,構建產業發展“強支撐”。高溝鎮電線電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體系的精准護航。近年來,無為市出台《關於推動電線電纜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實施“特色產業升級計劃”,通過技改獎勵、研發補貼等政策工具激發企業活力。累計兌現企業技改獎勵550萬元,研發及高企認定獎勵1850萬元,總額達3590萬元,為企業科技創新注入“真金白銀”。同時,政府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推動3個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48家高新技術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度聯動,形成“電纜產業協同創新聯合體”。此外,國家特種電線電纜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安徽)的落戶,為產品認証提供“家門口”服務,降低企業研發成本。
創新驅動,鍛造產業升級“硬實力”。面對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挑戰,高溝電纜企業以創新驅動突圍。近三年實施智能化、數字化改造項目12個,華能電纜等龍頭企業打造數字化車間,設備聯網率達95%,生產效率提升30%。從傳統電力電纜向特種領域延伸,華宇電纜研發的深海探測水密電纜可承受1000米水壓,新亞特電纜的1E級K1類核電站電纜通過嚴苛核安全認証,填補國內空白。依托“電纜小鎮”項目,推動輻照交聯料、改性材料等上游高端材料研發,並向下游延伸至檢測認証環節,引進上纜所國纜檢測中心,形成“材料-制造-服務”全鏈條創新生態。
產城融合,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電纜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高溝鎮鄉村振興的核心引擎。全鎮280余家電纜及配套企業提供近萬個崗位,本地員工佔比超70%,技術工人年均收入達7-8萬元,帶動周邊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通過蕪湖電纜工業學校訂單式培養專業的電纜技術人才,形成“產業聚才、教育育才”的良性循環。以電纜產業稅收反哺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與和美鄉村建設。高溝中心村順利通過驗收﹔新溝上游中心村順利推進。長江外護堤路域環境整治拆除無功能建筑1120平方米,改造“五小園”7600平方米,鋪設瀝青路面9.4千米,安裝路燈330盞,實現“產城人”深度融合。
站在新的起點,高溝鎮正以“制度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通過建設電纜產業大數據中心、組建“智能制造創新聯盟”、爭創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這座長江畔的產業強鎮,正在書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時代答卷。(楊曉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