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琅琊街道:推行“民生實事票決制” 以“民聲”定“民生”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滁州琅琊街道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全面推行“民生實事票決制”,將民生實事的“話語權”“決定權”真正交到群眾手中,走出了一條“群眾提、代表議、街道辦、大家評”的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徑。這一創新實踐不僅讓民生工程更接地氣、更貼民心,也為基層民主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從“政府配餐”到“群眾點單”,民生需求更精准
過去,基層民生項目往往由街道“拍板定調”,雖然投入了大量資源,但有時群眾獲得感卻不強。琅琊街道以問題為導向,創新建立“民生實事票決制”,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廣泛征集民意。
線上依托微信群收集居民意見建議﹔線下組織網格員、黨員志願者深入小區院落、街巷商鋪開展“敲門行動”,累計征集群眾建議1200余條。在此基礎上,街道黨工委牽頭召開選民代表會議,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居民代表共同梳理需求清單,將“老舊小區下水管網改造”“陽光大廈無障礙通道改造”“北站貨場暖心驛站”等群眾呼聲高、受益面廣的項目納入候選清單,最終由選民代表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確定年度重點民生項目。這一機制讓民生實事從“政府配餐”變為“群眾點單”,精准解決了“政府想干”和“群眾想要”的契合問題。
從“單向決策”到“全程參與”,基層民主更生動
琅琊街道的“票決制”不是簡單的“一投了之”,而是構建起“征集—篩選—票決—監督—評價”的全鏈條民主機制,確保“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主責、代表主體、群眾參與”。
制定《琅琊街道民生實事項目選民代表票決制實施方案》,在項目實施階段,街道成立由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專業人士組成的“民生監督團”,定期巡查工地、查閱台賬,並通過“項目進度公示欄”實時公開信息,贏得居民點贊。
項目完成后,街道還創新開展“民生項目滿意度測評”,邀請受益群眾填寫評價表,將結果作為下年度項目遴選的重要依據。組織代表進行專題視察,對項目的工程質量、施工成本等問題進行“回頭看”。這種“群眾參與貫穿始終”的模式,讓民主實踐從“會場”延伸到“現場”,真正實現了“民生實事群眾說了算”。
從“民生工程”到“民心工程”,幸福底色更溫暖
自推行“民生實事票決制”以來,琅琊街道已累計實施票決項目8個,惠及群眾6.5萬人次。四合路文化街區升級改造讓居民生活更有煙火氣﹔建設路社區天一市場外牆修繕、鳳凰社區東洲苑小區圍牆修繕讓居民生活更安全﹔無物業老舊小區滅火器更新,筑牢居民家門口的“防火牆”。
這些民生實事項目的實施,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凝聚著基層民主的智慧,更浸潤著為民服務的初心。尤其是四合路小吃街的煥新升級,不僅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個品嘗美食、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還成為展示滁州城市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市民和游客在品嘗各類特色美食之余,拍照打卡“滁州盛宴”文化牆、“四合路”打卡點、卡通彩繪牆等地標。居民王大爺感慨:“以前覺得‘大事小事干部定’,現在我們不僅能提意見,還能投票決定,怎麼改、改什麼,我們心裡有本明白賬!”
“民生實事票決制”不僅是基層治理機制的一次創新突破,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鮮活注解。站在新的起點上,街道將繼續完善民意表達、民主協商、民權保障機制,讓更多民生實事從“紙面”落到“地面”,從“願景”變成“風景”,奮力書寫更有溫度、更具質感的民生答卷。(王文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