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肥東“包公牌”打對了!文旅+創新讓故鄉IP狂吸年輕粉

2025年04月21日11:3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肥東縣深挖包公文化內涵,通過創新表達、文旅融合、數字化傳播等手段,擦亮包公故裡IP。包公文化正以全新的方式傳遞清廉精神,圈粉年輕一代,為新時代的廉潔教育和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從歷史資源到文化IP:肥東的“包公家底”

包公,是歷史上清官廉吏的典范,其公正廉明的形象具有世界影響力。在他63年的人生歲月中,有38年在肥東度過。他在這裡出生、求學、成長、奉親,將孝廉文化根植於這片土地,成為肥東最閃亮的文化名片。

肥東縣包公鎮一直保留著包氏宗祠、花園井、荷花塘、衣胞廟等歷史遺跡,但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2016年,肥東縣搶抓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機遇,將包公文化作為發展全域旅游的核心引擎,多維度培育文旅業態,全力塑造“包公故裡”金名片。包公故裡文化園成為熱門旅游地,並入選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

“在這裡,包公從戲劇、故事、傳說中走了出來,站到了我面前,希望更多人來這裡打卡,了解包公文化。”遼寧省作協全委會委員、小說委員會秘書長萬勝在肥東採風時深有感觸地說。

實踐証明,肥東縣的“包公牌”打對了。2024年,該縣游客接待量達83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38.2億元,從傳統農業大縣一躍成為安徽省生態文旅名縣,數次被央媒報道,“出圈”又“出彩”。2025年,肥東縣文旅產業的發展目標是邁向“千萬人次、百億產業”,讓包公故裡成為更多人的詩與遠方。

創新“三板斧”:破圈年輕群體

前不久,肥東縣舉辦包公文化日活動,發布了“包公文化印記”聯票,舉辦了宋風市集、宋代收藏展,設置了“肥東洋蛇燈”非遺體驗區,舉行了“包公奇案”、下棋、蹴鞠、投壺、射箭、捶丸等互動活動,現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人潮涌動間,肥東包公破圈的“秘訣”是什麼?離不開這“三板斧”。

文旅融合“斧”。暮春時節,萬物並秀,登上包公故裡文化園孝肅閣,古宅古院映入眼帘,古亭古橋錯落有致,繁花翠樹相映成趣,猶如一幅色彩明艷的歷史畫卷。佔地約5.1公頃的包公故裡文化園,是肥東縣依托包公出生地和包氏宗祠古遺跡,投資近2億元,還原宋朝建筑風格,打造的全景式展現包公“孝、廉、智、正、忠”品質的旅游景區。一批又一批流連忘返的游客,在這裡邂逅宋代歷史,品讀包公文化,感受跨越千年時空的文化之美。不少身穿宋服的年輕人穿梭於其間,拍照打卡,成為景區裡一道流動的風景。

創新表達“斧”。為“圈粉”年輕一代,肥東縣緊扣故裡文化特色,在包公故裡文化園景區精心打造了“兒時”“還鄉”“斷案”三大實景演出,讓游客穿越時空“陪伴”包公讀書、“見証”包公孝親、“旁觀”包公斷案,身臨其境感受包公優秀品質﹔將包公故事與景區建筑布局巧妙結合,推出劇本游《包公源密碼》,形成集挑戰、探索、解謎於一體的旅游新業態,讓Z世代在沉浸式體驗中解碼包公文化﹔牽手高校舉辦包公文創設計大賽,開發出包公文創雪糕、包公IP盲盒、包公書簽、冰箱貼等10余種文創產品,讓清廉符號“萌”起來,輕鬆“拿捏”年輕人。

數字技術“斧”。打開“包游肥東”小程序,AR漫游、AI換裝、智慧導覽等功能一應俱全,游客在指尖便可暢游包公故裡,赴一場跨越千年的清廉之約。為搶佔文旅“新風口”,肥東縣整合當地文旅資源,建設“包游肥東”智慧文旅平台,涵蓋熱門景點推介、導游導覽、景點預約、美食美宿推薦、文創特產銷售、游記攻略等特色服務,讓游客一鍵暢享“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智慧服務。打造全息投影和沉浸式劇場,拍攝短視頻、制作H5,借助科技賦能頻頻出鏡,讓“流量”變“留量”。同時,肥東縣還將包公文化與美食體驗、民俗文化、休閑娛樂等元素跨界融合,打造包公故裡文旅節慶矩陣,為游客提供豐富多樣的旅游體驗,吸引年輕人前來打卡。

由此可見,要讓傳統文化贏得年輕群體的青睞,關鍵在於以創新思維重構文化表達:通過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運用年輕化表達方式、構建互動式傳播路徑,讓傳統文化突破時空界限,以更鮮活、更親切的姿態融入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場域,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對話。

而當下的肥東,正以包公文化為引領,以創新為驅動,以全域發展理念為指引,著力構建全域旅游空間格局。縣域內文旅業態場景集聚多元,文旅等相關產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和美鄉村實現了產業興旺與生態宜居的美美與共,相映生輝。

持續發展:小縣城如何持續“造頂流”?

包公出生在肥東,學在合肥,成名在肇慶,揚名在開封。全國多地都在開發包公IP,眾強鼎立之下的肥東縣,如何才能走出同質化困境,持續“造頂流”?答案無疑是鎖定“故裡唯一性”。

“如今,我們的工作思路正在轉變,不再是‘包公文化+’,而是‘+包公故裡文化’,無論開展什麼工作都會考慮它能不能和包公故裡文化結合在一起,怎麼讓年輕人喜歡。”肥東縣相關單位負責人說。比如承辦“包公故裡杯﹒優秀小說獎”頒獎盛典,創編廬劇《包拯審蛋》並斬獲全國少兒戲曲最高獎,升級包公故裡文化旅游景區,持續擦亮包公故裡IP,擴大品牌影響力。

目前,肥東縣正在以包公故裡文化園為核心,全力打造佔地1000畝的包公源旅游項目,將其建設成集文化傳承、現代文旅體驗和研學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文旅目的地。同時,聯動周邊潛龍宮、國家級非遺肥東洋蛇燈、棋盤石書院民宿、途居合肥包公源房車露營地和浮槎山景區,打造包公故裡文化旅游圈,滿足年輕人對“文化+潮玩”的無限想象。

此外,肥東縣還將升級景區科技含量,融入VR、AI技術,打造虛實結合的智慧文旅體驗﹔延伸產業鏈,開發廉政培訓基地,吸引企業團建、干部研學,構建“教育+旅游+培訓”的復合型產業鏈,爭創國家級廉政教育基地。

天下包公,故裡肥東,文脈賡續,生機勃發。從“借勢包公”到“定義包公”,肥東正以文化創新之筆,引包公故裡文化“活水”,澆灌鄉村振興之花,繪就縣域發展的時代新篇。(彭紅玲)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