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義安區:“親清”雙向奔赴 共繪發展同心圓

走進銅陵市義安區智能裝備產業園,機器轟鳴聲與物流車輛的穿梭聲交織成發展的樂章。園區負責人陳偉指著新投產的生產線感慨:“從簽約到投產隻用了5個月,紀委干部全程護航,這樣的‘義安速度’讓我們投資更有底氣!”這番心聲,折射出銅陵市義安區紀委監委以監督之力破局、以服務之心紓困的生動實踐。今年以來,該區創新開展“‘義’心護企”行動,在“親”中守規矩、於“清”中顯擔當,推動營商環境從“政府端菜”向“企業點單”躍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從“企業呼聲”到“監督哨聲”:問題導向直擊痛點
“政策找不到、兌現慢”“人才需求不足”“投產資金不夠”……今年初,區紀委監委在產業鏈式座談會上,收到6家企業提出的20余條訴求意見,這些“吐槽”被逐條列入監督清單。
“企業家的‘問題清單’就是紀委的‘責任清單’!”以“鏈式座談清賬行動”架起政企連心橋,是該區創新服務的一大亮點。區紀委每季度選取一條產業鏈召開座談會,企業“點單”提訴求、部門“接單”作承諾、紀委“督單”促落實。
“感謝政府大力支持和紀委的全程跟辦,座談會后一個星期就完成增設道路口的施工,解決了酒店車輛出入問題,給我們的生產經營帶來了很大便利。”臨津悅豪國際大酒店劉經理握著回訪人員的手感謝道。企業的呼聲就是監督的“哨聲”。區紀委始終把護航營商環境作為重點工作之一,累計召開營商環境鏈式座談會9次,面對面接待企業63家,推動解決問題72余個,真正幫到點子上、助在關鍵處。
從“單向監管”到“雙向奔赴”:制度創新重塑生態
一張A4紙大小的“營商環境監督卡”,成為義安區企業家的“新寵”。卡片正面印著監督二維碼和“十嚴禁”紀律要求。某餐飲連鎖企業負責人王某說:“掃掃碼就能舉報問題、尋求幫助,就像給企業裝了‘護身符’。”
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向企業負責人說明營商環境監督卡使用。
“這張清單讓我們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碰,服務企業也更踏實了!”在鏈式座談會上,職能部門紛紛點贊,企業家們笑言:“‘陽光交往’讓彼此心裡都敞亮!”
這種轉變,源於區紀委監委推動的政商交往“透明化”改革。制定《政商交往正負面清單》,規范黨員干部與經營主體從業人員之間的交往行為,標明往來界限、交往底線和紀法紅線,真正把企業家當自己人,把企業的事當自己的事,構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政商關系。
從“監督執紀”到“賦能成長”:溫度力度共護發展
“多虧紀委協調‘信用修復’,我們上次才能趕上招標末班車!今后,我們一定依法誠信經營,全力塑造好企業的誠信金字招牌。”銅陵永悅公司總經理羅正高興地對回訪的工作人員說,提及前年的“驚險一躍”仍心有余悸。因輕微違規被行政處罰,企業信用受損面臨失標風險。區紀委監委啟動“監督+信用修復”,督促執法部門在依法處罰的同時,全程指導企業完成整改,保住了這個訂單。
紀檢監察工作人員走進企業車間現場協調解決問題。
這種“嚴管與厚愛”的平衡,更體現在監督執紀的每個環節。區紀委監委始終堅持對破壞營商環境線索嚴肅查處,同時牢固樹立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的鮮明導向,牽頭制定《義安區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容錯糾錯實施辦法(試行)》,全力提振全區干部“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近年來,義安區持續推動容錯糾錯精准化規范化,其中一典型案例被省紀委監委選樹推廣。
嘉銅金屬制品產業園從洽談到簽約僅用時18天,富樂德項目一年內完成簽約、開工建設、投產全流程等高效記錄,跑出義安“加速度”……如今的義安,營商環境之變處處可感:企業訴求“挂號制”有呼必應、“企業寧靜日”無事不擾、“鏈式座談”政企暢聊、政務服務“一窗受理”“項目管家”節點把控、“周六項目日”紓難解困……數據顯示,2024年義安區開展“親清有約、‘銅’心助企”活動47場,收集涉企問題618件、辦結率達100%。企業開辦實現“4小時辦結”,新登記注冊經營主體3766戶,其中新登記企業2187戶、增長13%。
“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義安區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將始終以企業獲得感為標尺,既當監督員也當服務員,以“義安誠意”厚植發展沃土,續寫更多政企“雙向奔赴”的精彩故事。(儲家鵬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