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東至吉陽村:“菌”香四溢致富路

“訂單款50多萬元,昨天就打到賬戶了。這些主要發往上海、浙江和四川等地,暢銷著呢,誰出價高就賣給誰!”3月31日,在池州市東至縣勝利鎮吉陽村安徽利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冷鏈倉儲外,菌香扑鼻,村黨支部書記汪國進正和村民們將打包好的羊肚菌搬到貨拉拉車上。作為“皖美農品”產品品牌的“利陽吉美”牌羊肚菌,將從這裡走向全國各地。
等待裝運的羊肚菌鮮菇。
近年來,吉陽村“兩委”以“領頭雁”的擔當、“拓荒牛”的韌勁,錨定羊肚菌產業,推動村集體經濟從2021年的25萬元躍至2024年的38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黨建引領破困局:從“空心村”到“黃金產業”
“吉陽村干部年輕有為,團結又有智慧。跟著他們干,日子有奔頭!”村民們贊譽道。
吉陽村瀕臨長江,地域面積小,依賴資源發包的單一模式讓村子發展舉步維艱。面對土地資源匱乏、青壯年外流的“空心化”困局,汪國進深知“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任職之初,汪國進通過公開競崗、優化分工、強化考核,將平均年齡37歲的村“兩委”擰成一股繩,年輕干部既各司其職又協作補位,形成“分內事主動擔、分外事搶著干”的團隊協作氛圍。
為突破產業瓶頸,村“兩委”輾轉四川、雲南等地考察,最終錨定羊肚菌產業。羊肚菌周期短、效益高,鮮菇每公斤市場價超百元,但每畝1.2萬元的菌種、大棚投入讓村民望而卻步。村“兩委”搬來板凳開“板凳會”,掰著指頭算賬:“隻要掌握好技術,畝產600斤沒問題,按保底價每斤40元收購,畝產值2.4萬元,純利1.2萬元……”
2022年,吉陽村集體試種40畝,創收65萬元。村級賬戶數字的跳躍式增長,徹底打消了村民的疑慮。這支以黨建為紐帶的“先鋒隊”,硬是將一個“資源窮村”推上了“菌中黃金”的產業快車道。
汪國進(圖右一)在菌棚指導農戶管理。
全鏈賦能強根基:科技+金融破解“種植密碼”
“一產夯基礎,二產延鏈條,三產增效益!”羊肚菌被譽為“菌中黃金”,但其生長對溫濕度極度敏感,技術門檻高、風險大。該村以工業化思維破題,提出“全鏈布局、閉環運營”的戰略。
2022年,村集體成立全資企業安徽利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降低種植風險,在勝利鎮政府支持下,2023年吉陽村建成面積達1.3萬平方米的羊肚菌產業基地﹔與川皖兩省農科院建立科研合作,引入專家團隊駐點指導培訓﹔同時以“金融擔保+信貸+農業保險”的金融模式,打造專項信貸產品,創新開設“產量保險”新險種﹔注冊“利陽吉美”品牌﹔線下線上打通銷售渠道……構建“育種—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
“有了技術、資金支持,還有風險兜底,村集體和種植戶信心大增。2023年以來,村集體和農戶分別擴種至90畝、100多畝,均實現畝純收入超萬元的效益。”汪國進笑著說。
以新質生產力繪就“農”墨重彩。2023年以來,公司引進羊肚菌新品原種,菌種訂單從2000余畝增加到2024年的4000畝。值得一提的是,經測產,吉陽村示范種植的新品種“金地A6”畝產量超1500斤,畝產值達6萬元。
村民採摘羊肚菌。
共享共富新圖景:農戶捧起“金飯碗”
“集體富不算富,鄉親富才是真富!”吉陽村始終將群眾利益置於首位。
“風險企業擔,利潤大家分!”該村首創“三包兩賒”聯農機制:農戶賒購菌種和營養包,企業包技術培訓、包保底收購、包銷售渠道,鮮菇採收后按市場價結算,再扣除成本。
龐家組村民龐根喜是首批“吃螃蟹”的人:“去年種4畝,畝產600多斤,淨賺4萬多元!今年我打算種10畝!”像他這樣的種植戶,吉陽村已有10戶,戶均年增收超10萬元。
產業鏈的延伸,也激活了“銀發就業”。“以前在外打零工,掙得少還顧不上家,現在在村裡就能掙錢!”65歲的查正新在公司參與制種、種植、採收及烘干等工作,日薪150元,年收入3萬余元。
目前,吉陽村羊肚菌產業吸納100多名村民就業,涵蓋種植、加工、物流等環節,年發放工資120萬元左右。村集體有了資金,村“兩委”一面加大產業投入,一面發展民生、公益事業:投入260萬元擴建羊肚菌育種基地、興修水利、維護道路、慰問老弱病殘……實現集體經濟壯大與民生福祉提升“雙贏”。2023年,吉陽村榮獲池州市第七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大賽一等獎。
“我們將通過精深加工開發羊肚菌醬、調味料和即食湯包等,附加值能翻好幾倍!還計劃打造觀光採摘園,讓游客體驗‘採菌子、吃菌宴’。”在汪國進勾勒的藍圖中,吉陽村正以“小菌菇”書寫鄉村振興的“大文章”。(丁滿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