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定遠:積極探索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

2025年04月03日10:2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近年來,安徽省定遠縣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持續深化養老服務改革,更好保障老有所養,努力讓全體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特別是探索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擴大服務覆蓋面,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咔嚓咔嚓”聲中,碎發紛紛揚揚地落下,老人面容煥發出新的光彩﹔盯著血壓計上的刻度,聽著“飲食清淡、適量運動”的叮囑,老人連連稱是﹔還有幾位老友圍坐在桌前,一邊出牌一邊聊著家常……日前,定遠縣能仁鄉能仁社區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站點裡,歡聲笑語不斷。

“老李,快來!牌桌給你留著呢!”78歲的村民李忠田給自家麥地噴完藥,剛走到養老服務站點,就和老伙伴打起招呼,也被拽進了牌桌。“現在一閑下來就愛往這裡跑,和老伙計們打打牌、說說話,日子別提多舒坦。”李忠田高興地說,“每個月,理發師、社區醫生都會到站點來,服務貼心還不花錢。”

養老服務。

養老服務。

這一幕,正是定遠縣創新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的生動寫照。

作為百萬戶籍人口的農業大縣,定遠縣也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的挑戰。大量年輕人流入城市,傳統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使得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心化日益突出,留守老人的照料與情感關懷成為難題。

對此,定遠縣緊緊圍繞“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標和任務,積極探索發展一條“小投入、易操作、可持續”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這種模式倡導鄰裡互助,共同解決養老難題。其優勢在於,一方面充分利用農村熟人社會的特點,讓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接受服務,心理上更易接受﹔另一方面成本較低,無需大量資金投入,通過村民自願參與就能運轉。

在具體實踐中,定遠縣以黨建為引領,構建“1+1+N”站點服務體系。即,鄉鎮黨委發揮引領作用,組織黨員干部投身互助養老工作,設立總站統籌指導各分站點﹔互助站點則依據“成熟一個、設立一個”原則,設立在條件適宜老年人家中,由簽約老人負責日常管理﹔村級黨組織通過按時開放站點、簽約健康檔案、安排兼職服務人員等措施,保障互助養老服務的有效開展。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能仁鄉能仁社區澗東組的養老服務站點,就設在村民李長東、陸長鳳兩位老人的家裡。“這個點選在我家,我心裡頭十分喜歡啊。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越來越好。”“我們也沒有什麼累的,就是做好服務。外面衛生有保潔打掃,社區也有人經常來看看。”兩位老人高興地說。

在“村級主辦、互助服務、群眾參與”和“自治自願、互助養老、互相幫助、共建和諧”的原則下,定遠縣還著力解決好高齡、失能、失智、留守(獨居、空巢)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日間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體娛樂、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問題。

今年,該縣制作包含困難幫扶、心理疏導、就餐就醫等15項內容的互助養老服務清單,並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平時,由年齡較小、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與高齡、獨居、空巢、身體較差的老年人,自願建立互助幫扶“對子”。同時,規范履行協議簽訂手續,明確各方責任,保障互助養老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定遠縣在農村互助式養老領域積極探索與實踐,通過在能仁鄉、界牌集鎮2個鄉鎮,探索建設農村互助式養老示范點,從運行情況來看,不僅有效解決部分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也有利於農村其他工作的有效開展,為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提供了寶貴經驗。目前,該縣擁有30家養老機構、2500張床位,設立助餐點102個、農村幸福院11個,縣城建有2個嵌入式養老機構。根據規劃,今年該縣將新建農村幸福院11個,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優化服務質量,推動互助養老工作,讓更多老年人實現“老有所托、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周荔 謝燕林 文/圖)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