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區:走近“特殊世界”

人們常說孩子就如同春日裡的花草,充滿了無限生機與活力。然而,生活中還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受自閉症、唐氏綜合征等疾病所擾。如今,在宣城市智協少兒康教中心和宣城天健康復專科醫院,他們正一點一點地恢復朝氣。
“心懷良知仁愛關愛特殊兒童,尊重個體差異保障平等權利,專注康教一體探求融合之路,傾情陪伴耕耘激發無限潛能!”智協少兒康教中心的等候大廳裡,幾行大字引人關注。
此時,幾名家長正坐在這裡聊天,等候著孩子放學。“智協主要針對0—14周歲的兒童唐氏綜合征、孤獨症譜系、語言發育遲緩、精神發育遲緩等廣泛性發育障礙提供專業的一站式康復訓練,像這樣的孩子,他們來上課都需要家長時時陪同,因為很多看似簡單的事情,他們也很難獨立完成,家長付出很多!”宣城市智協少兒康教中心負責人施志東說。
陶阿姨是幾名正在等候的家長之一,說起孩子,她的眼裡不禁泛起淚光,“我是小小(化名)的外婆,她3歲的時候被檢查出自閉症。以前她根本無法與人眼神交流,不看人,有時候情緒也很難控制,三年來,我們每周都帶她來上課,看著她慢慢變好!”
同一時間,在天健康復專科醫院內,陳大爺正帶著7歲的孫子軍軍(化名)來做康復訓練,軍軍由於腦癱,肢體活動受限,行走困難。
訓練室裡,康復治療師杜雙燕正帶著軍軍進行一對一訓練,“每天主要訓練跪起、兩點爬、單膝跪、蹲位行走等動作,訓練一段時間后如果情況有所改善,我們就會再進行動作升級,幫助他更好地恢復。”
教室外,陳大爺耐心地等待著,“以前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牽著他走路,不用一直抱著,沒想到在這裡康復訓練了兩年多,他都不用帶矯形器了,放開手也能獨立走一段路了!”陳大爺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期盼著軍軍能越來越好。
在這裡進行康復訓練的孩子有很多,醫院裡專門設有兒童康復治療中心,堅持“醫康融合、醫教融合、康教融合、幼特融合”的理念,利用自身醫療機構康復專業性強的優勢,注重與特殊教育、幼兒教育融合,為特殊兒童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可對於很多殘疾兒童的家庭來說,康復治療的費用並不是一筆小數目。為了切實幫扶救助殘疾兒童,宣州區殘聯著力聚焦兒童康復這一重點民生項目,充分利用全國助殘日、愛耳日等重要節點,進行廣泛宣傳,提高群眾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政策的知曉率,同時開展摸排篩查,全面掌握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需求信息,做到篩查全覆蓋。
“大多數殘疾兒童都在定點機構進行康復訓練,我們會加強對機構的監管和業務指導力度,不定期對康復機構的安全管理、康復效果、家長滿意度等方面進行督查,確保康復機構規范運行管理,提高康復救助質量,為每一名殘疾兒童融入社會帶來希望,為殘疾人家庭減輕負擔,增進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宣州區殘聯副理事長徐小芹如是說。(戴丹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