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綜合評價躍居全省第二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浪潮中,宣城市正以數字化轉型為引擎,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躍升。截至2025年3月,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綜合評價躍居全省第二,規上工業數字化改造、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綠色智造等多項指標處於領先地位。從政策引領到示范企業帶動,從平台賦能到產業生態協同,宣城市正用“數字化”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政策筑基 頂層設計鋪就轉型“高速路”
走進位於宛陵科創城的宣城“工業大腦”5G創新中心,一塊數字大屏實時跳動著全市1275家企業的4.4萬余台設備數據。這個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台,通過iWork OS工業操作系統沉澱79個機理模型,去年為萬方織染熱定型機優化能耗方案,年節約天然氣費用600萬元。
數字化轉型的底氣,源於宣城市“頂格推進”的戰略定力。宣城市連續三年將“智改數轉”納入深化改革重點任務,出台《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等政策,設立年度730萬元專項資金,構建“診斷評估—標杆培育—園區示范”全鏈條支持體系。
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成5G基站6005個,實現鄉鎮深度覆蓋和行政村全覆蓋,為工業互聯網筑牢“數字基座”。市工信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建立全省首個數字化轉型評價體系,對2500余戶規上企業‘精准畫像’,分類施策。”通過免費診斷服務基本覆蓋全部規上企業,累計出具711份深度診斷報告。
標杆引領 從“盆景”到“風景”的智造躍遷
在中鼎密封件公司智能工廠,六軸機器人精准抓取橡膠零件,MES系統實時追蹤生產全流程。“數字化改造后,產品合格率從95.8%提升至98.7%,廢品率下降15%。”中鼎密封件信息管理中心經理唐佑漢介紹,公司“鼎造智雲”平台已連接全球1200家上下游企業,訂單交付周期縮短22%。
這樣的智造變革正在產業鏈上裂變。廣德經開區捷配電子打造的行業級平台,日訂單處理量從1000單激增至5000單,連接2500家協同工廠共享產能﹔博瑞特熱能通過鍋爐智能控制系統,熱效率提升8%,污染物排放下降5%。目前,全市已培育30個數字化轉型樣板企業,覆蓋汽車零部件、新能源等主導產業,帶動實施500萬元以上項目138個。
園區成為轉型主戰場,寧國經開區通過“一區一業一樣板”模式,推動151家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平台﹔廣德經開區建成全省首個虛擬電廠,聚合23家企業76MW分布式資源參與長三角電網調峰互濟,年減碳超萬噸。
平台賦能 構建數字經濟“熱帶雨林”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技術、資金等瓶頸,我們通過‘小快輕准’方案破解難題。”市工信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破解中小企業轉型難題,宣城市構建了“區域級+行業級+企業級”三級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打造數字經濟“熱帶雨林”。目前,移動OnePower標識解析平台已接入2102家企業,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針對中小企業轉型成本高的痛點,政府創新“三三制”補貼模式,降低數字化軟件包成本70%,讓更多企業輕裝上陣。
站在“十四五”收官節點,宣城錨定更高目標。市工信局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未來三年,宣城市將實施‘龍頭牽引’工程,依托中鼎、華晟等龍頭企業建設全生態數字平台,帶動超千家配套企業協同轉型。”同時,宣城將同步推進細分行業標准化模塊培育,推廣50個“小快輕准”解決方案,打造長三角數字化轉型示范區,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張昭承 全媒體記者 余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