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入萬億具身智能新藍海

2023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指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后的又一顛覆性產品。
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人形機器人位列“創新標志性產品”之首。
2024年印發的《安徽省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將人形機器人作為通用智能的重要賽道。
《安徽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構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23456”創新體系和產業生態,建成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
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這些過去兩年產業界和投資界的熱詞,逐漸上升為新的“風口”。
從AI的創新熱度到AGI的發展熱潮,當下,安徽能否搶抓機遇,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集群,在具身智能這一公認的萬億級新賽道上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AGI的新時代
具身智能,顧名思義是擁有身體的智能,能夠基於物理實體進行感知和行動。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都是具身智能的典型應用。有身體、能感知、能學習、能自主行動的特點,使得具身智能有廣闊的應用空間,被認為是大語言模型之后的下一個需求爆發點和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徑。
業界普遍認為,2024年是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元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機器人等物理實體,人形機器人正在打開人類世界的無限可能。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嘗試,讓人形機器人離科幻電影裡的“智能體”更近一步,也催生了科技行業和資本市場新一輪熱潮。
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140億元,本體制造企業超160家。高盛預測2035年全球產業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本體企業超70家,市場規模約佔全球1/3。
產業政策密集出台
這是一片新的藍海,產業政策也在及時跟進、密集出台。
2023年11月,人形機器人成為國家重點布局的未來產業之一。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指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人形機器人位列“創新標志性產品”之首。擁有人才優勢的地區,比如深圳、北京、上海等地,也在2023年相繼發布人形機器人相關行動方案,鼓勵產業發展。
2024年印發的《安徽省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將人形機器人作為通用智能的重要賽道,納入全省“7+N”未來產業體系重點發展。
同樣在2024年,省工信廳出台《安徽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明確安徽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總體思路為搶抓科技創新、拓展應用場景、優化產業布局、強化組織保障,並提出了目標任務:到2027年,構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23456”創新體系和產業生態,建成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
“23456”創新體系和產業生態,具體是指打造合肥、蕪湖兩個產業先導區﹔建設人形機器人省級創新平台、中試驗証平台、招引孵化平台等三大平台﹔打造不少於四種型號、具有國內代表性的人形機器人整機﹔開發控制器、高功率密度高性能伺服驅動器和伺服電機、一體化關節、輕質靈巧手、電子皮膚等五類優勢部組件﹔推出面向制造、應急、商貿物流、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文旅服務等六大領域場景的多類型人形機器人產品。
鍛長與補短
目前,全省共有涉及人形機器人高校院所研發團隊13個,產業鏈企業約40家,已形成整機產品8個。其中,本體研發制造企業及院所10家、“大小腦”及關鍵零部件企業30家。
雖然安徽具有創新優勢,但也要看到,在大模型及整機產品上與國內外先進產品存在代差,現有企業與深度求索、宇樹科技、雲深處等領先企業差距較大,減速器、動力電池、傳感器、微特電機等關鍵核心零部件方面仍須突破,產業發展仍需要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體系。目前,總體來看,具身智能產業的產業鏈條還不完整,產業集聚尚未完全形成。
如何“鍛長”“補短”?省工信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將在整機研發上,支持聆動通用、江淮前沿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中科深谷等產品迭代升級,支持啟智等企業新整機產品研發。在關鍵技術攻關上,推動多類型機器人“大腦”模型、通用智能機器人技術底座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加快推動安徽省工業機器人零部件企業布局人形機器人﹔大力發展智能傳感器、伺服電機、諧波減速器、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補齊關鍵零部件領域短板。
在擴大整機應用場景方面,安徽省提出,將開發面向巡檢巡視、設備檢修等場景的多模態大模型人形機器人﹔開發面向國網、水務、石化等領域的特殊作業人形機器人﹔開發面向汽車、3C制造、鋼結構、光伏等領域的輕量化大模型人形機器人﹔開發面向家政服務、養老陪護等領域的智能機器人。
未來的新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顯然,發展人形機器人,已經成為政策強化引導、產業加速突破的未來方向。
在推進產業集聚方面,安徽省將持續打造“2+N”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即建設合肥高新區、蕪湖鳩江區人形機器人兩個先導區,打造合肥市瑤海區智能機器人、肥東縣智能移動機器人、廬江縣智能倉儲機器人、蚌埠市禹會區智能機器人等產業基地﹔堅持“龍頭+配套+基地”,加大主導型“鏈主”企業、“卡位入鏈”的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培育,發揮埃夫特、極智嘉等“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培育一批配套企業,招引一批補鏈企業,逐步壯大產業鏈條。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處室負責人說,為加快全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省發展改革委推動設立了省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匯聚優勢力量共同開展人形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發,推動解決產業共性急需問題。聚焦產業需求和核心技術突破,正在組織開展生產制造、應急救援等領域人形機器人場景需求和能力供給對接,加強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協同創新,在實現技術落地的同時推動人形機器人整機、關鍵部組件等產品升級迭代。(記者 王弘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