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濉溪:“三把密匙”解鎖大城管治理新格局

“市縣同城優勢獨特,濉溪形象如何塑造提升?”
2024年1月3日,在安徽省濉溪縣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上,從縣城形象塑造等最深層次問題出發,濉溪縣提出直擊痛點、直面問題的“五問濉溪”,引發全縣領導干部深思。
形象之問,問出了格局與氣質。一年來,在新型城鎮化與精細化治理的雙重背景下,濉溪縣以“大城管”理念為引領,創新提出“機制革新、數智賦能、民生共治”三維協同框架,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精管善治之路,加快推動城市形象“煥然重塑”。
密鑰一:精細管理,織密城市治理“針腳”
精細管理並非簡單的“一刀切”,而是通過職能整合與流程優化,實現治理的精准性與人性化。
如何實現精細管理?濉溪縣城管局局長郭濤介紹,通過系統性改革構建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治理網絡,是題中要義。
2024年,濉溪縣城管局深化城管體制改革,以園林處、路燈所、市政劃轉為契機,推動15項權力事項和8項公共服務事項調整,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加強與公安交管、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協調聯動,著力構建統一指揮、齊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
在這之后,濉溪縣城管局又以“有創新、有特色、有顏值”為理念,拓展“城管+N”工作模式,推行“城管+社區、環衛、園林、市政、路燈”等一體化治理模式,解決“九龍治水”難題,將精細化貫穿城市管理全鏈條。
在執法協作中,推動綜合行政執法工作重心下移,協助鎮(園區)建立健全綜合行政執法機制,實現執法力量“下沉扎根”,治理效能“向上攀升”﹔向濉溪鎮、縣開發區派駐19人推動規范化中隊建設,推動執法服務前移,在高鐵片區拆遷、大氣污染防治、鄉村振興等方面積極貢獻城管力量。
在城市形象提升上,濉溪縣城管局緊緊圍繞乾隆湖片區“一面三中心”發展目標,以推進“城市更新”為切入點,以更好“服務民生”為落腳點,環衛、園林、市政等部門協同作業,深入推進閘河路、澮河路、淮海路等道路改造提升,不斷提升城市品質。
目前,濉溪縣已完成澮河路與烈山路交叉口道路提升,縣城區主干道交通護欄已全部更換,閘河路東段提升項目已順利完成招標,閘河路西段、澮河路西段、淮海路節點文化牆等完成初步設計方案,以此塑造城市“記憶符號”。
此外,濉溪縣持續優化、美化、亮化城市環境,委托專業機構編制城區“煙火集市”、垃圾收集中轉設施建設、建筑垃圾治理、戶外廣告提升和市政公用設施三年提升等“五大規劃”,科學、系統推進精品城市建設,先以小溪河公園建設為切入點,做出“大景觀”、不做“小盆景”,推進“拆牆透綠”行動和“口袋公園”建設,打造精品“公園城市”。
同時,全面實施城區環衛一體化項目,加大城區環衛清掃保潔力度,加強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更潔淨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持續保持100%。
密鑰二:智慧賦能,激活城市治理“大腦”
智慧化治理的本質是“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濉溪縣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構建“智慧城管”平台,實現“一網統管”。
以建筑垃圾管控為例,濉溪縣城管局成立3個專項督導小組、1個無人機巡查組,採取“人巡+技巡”的方式,對鎮(園區)建筑垃圾開展全縣域排查、全過程監督、閉環式管理,對排查出的多處建筑垃圾亂堆放問題,督促屬地政府落實主體責任,進行及時清理,嚴厲打擊亂倒建筑垃圾的違法行為,確保問題不反彈。
未來,濉溪縣還將通過無人機巡查、車載移動監控、物聯網監測等科技手段,對違法建設、市容秩序等實現“空中+地面”立體監管。
此外,依托“線上+線下”服務場景,濉溪縣拓展城市管理數字化平台應用場景,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無人機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造全省獨樹一幟的城市管理民意感知系統項目,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基於此,濉溪縣依托先進的信息化平台,整合12345便民服務熱線、市長(縣長)信箱、智慧城管、安徽省應急管理平台等事項辦理,通過數據研判,實施一攬通辦,一攬解決,推動風險前置化解,提高辦理服務效率,提升群眾滿意度,形成“接訴即辦、辦后回訪、跟蹤問效、服務到底”的閉環機制。
這種“算力驅動”的治理模式,不僅深化城市管理方式創新,更重塑了政府與市民的互動關系。
密鑰三:民生為本,夯實城市治理“根基”
在城市更新與城市治理的雙向驅動下,濉溪縣始終將群眾滿意度作為治理標尺,創新“政府主導+多元參與”模式,通過“微服務”破解治理難題,讓市民成為城市更新的“合伙人”。
在流動攤販管理上,堅持文明執法、溫情執法相結合,積極打造小溪河煙火集市、虎山北路菜市場建設,設置流動攤販經營點12處,引導流動攤販合法生存、有序經營,使城市治理既有“文明味”,又有“煙火氣”。
而針對停車秩序難題,採取“疏堵結合”策略,常態化管控與集中整治相結合。2024年8月,聯合交警隊開展為期3個月的停車秩序專項治理行動,增設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點(位)200余處,整治違停機動車2600余輛,規范和處置非機動車14000余輛。目前,城區內機動車、非機動車停放井然有序,亂停放現象有很大改觀。
在信訪事項化解上,秉持群眾利益無小事,梳理摸排風險隱患點,逐一研判分析,解決初信初訪問題,把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中﹔加大積案化解力度,對重復訪等重點信訪事項,建立局主要領導包保責任制,積極推進信訪積案化解。2024年共辦理信訪案件26件,辦結滿意率100%。
在文化守護上,在濉溪古城、臨渙、柳孜等地文化形象標識等建設中融入地方特色及淮海戰役紅色元素,打造“城市記憶符號”,實現物質更新與文化傳承的雙贏。
此外,通過強化“門責制”管理,持續開展戶外廣告、流動攤販、餐飲油煙等專項整治,抓好市容秩序長效常態管理,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這種“溫度”與“精度”的結合,正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核心要義。
未來,濉溪縣將繼續通過“機制革新、技術賦能、民生共治”三把密鑰,推動“大城管”模式從理念繼續走向實踐,“繡”出城市“新顏值”,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