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安徽環保“成績單”出爐

3月27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舉行,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曹哨兵向會議作了關於2024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及全省固體廢物處置管理情況的報告,全面“晒”出去年安徽省環保“成績單”。
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9項生態環境年度指標
報告顯示,2024年,安徽省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9項生態環境年度指標,其中,空氣質量約束性目標為近3年來首次全面完成,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達93.7%、連續5年穩定在90%以上。
成績的背后,是生態環保重點工作的扎實推進。去年,安徽省突出標本兼治,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更加深入。
大氣環境狀況方面,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深入推進皖北六市空氣質量提升攻堅,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准營運柴油貨車9187輛。統計顯示,去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2.2%,連續5年超80%﹔重污染天數比率0.3%,好於年度目標0.1個百分點,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水環境狀況方面,實施不達標國控斷面攻堅行動,“一斷一策”推進11個重點斷面根源性治理,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0.7%,好於年度目標8.2個百分點,連續2年達 90%以上﹔長江、淮河、新安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分別為93.8%、86.7%、100%。
去年,安徽省加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98.3%,完成基本消除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目標任務。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治理3年行動,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653個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和1136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減碳同時,安徽省積極擴綠,扎實推進綠美江淮“十大行動”,持續建設“四廊兩屏”,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7.24萬畝、封山育林111.51萬畝、森林撫育203.57萬畝。建立礦山全生命周期監管體系,修復廢棄礦山370個,創建省級綠色礦山22個。
去年,安徽省聚焦群眾關切,強力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開展整改質量提升行動。截至2024年底,前兩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6批國家警示片交辦安徽省的388個問題,已完成整改370個,剩余18個正有序推進。深入開展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實現第三輪省級督察省轄市全覆蓋。各地主動排查上報問題13777個,完成整改11627個。深入開展餐飲油煙、噪聲擾民等群眾“家門口”環境問題專項整治,全年排查整治問題6萬余個。
全省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80%國家級園區完成循環化改造
報告就去年全省固體廢物處置管理情況作了專門介紹。根據報告,2024年,安徽省以“無廢城市”建設為抓手,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不斷健全固體廢物管理制度,持續加大固體廢物執法力度,全面提升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動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去年,安徽省制定實施《安徽省“無廢城市”建設行動方案》《安徽省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實施方案》,修訂《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辦法》《安徽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技術指南(2024版)》,固體廢物管理制度體系日益完善。
在此基礎上,安徽省在全省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80%的國家級園區和75%的省級園區完成循環化改造。加快提升生活和建筑垃圾處置能力,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95%以上,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3%﹔建成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78個、消納場305個。全省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超94%、84%,農藥包裝廢棄物、農膜回收率分別達83%、84%。
去年,安徽省持續開展危險廢物環境管理規范化評估,指導督促1681家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經營單位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實施違法拆解廢棄設備及消費品污染環境專項整治等行動,依法關閉或取締非法拆解企業58家。開展危險廢物自行利用處置專項整治,推動淘汰或升級落后利用處置設施10台(套)。組織建筑垃圾專項整治“回頭看”,發現並完成整改問題4251個。
同時,安徽省持續深化固廢聯防聯治,加強長三角區域固廢危廢聯防聯治,完善跨區域聯合執法機制,與滬蘇浙簽訂建筑垃圾聯防聯治合作協議。聯合滬蘇浙開展打擊固體廢物跨省非法轉移專項執法“百日行動”,全省共辦理涉危險廢物行政處罰案件79起,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固體廢物環境犯罪案件38起。(記者 范孝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