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安徽:探索“深度綁定” 打通“金融進村”堵點

2025年03月28日08:22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那麼,在農村呢?

目前農村地區經營主體金融承載力低、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針對性不足依舊存在。另外,農業產業經營存在周期長、收益波動大、抗風險能力差、融資能力弱等問題。

怎麼辦?這就要求“金融進村”得走一條不同尋常的路子,才能更加符合農業經營的規律和需求。

安徽省創新推出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共同發展計劃”,就是這樣一種探索。

這是一項金融與鄉村“深度綁定”的計劃:建立浮動利率定價機制,完善供應鏈金融服務,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信貸獲得上“共進退”,並通過數字金融賦能實現“主體信用”向“數據信用”拓展,構建銀企長期共贏合作模式,在長時間維度上通過推動地方優勢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壯大來保障銀企共同獲益。

“鄉村產業振興共同發展計劃”,是繼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之后,安徽又一項創新舉措,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持續破解信貸獲得性難題的發展導向,體現了呵護經營主體的善意和專業精神。

“深度捆綁”

廣袤鄉村是金融服務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每到春耕備耕的時候,資金就有些緊張。”3月下旬,站在田埂上,望著綠油油的麥苗,鳳台縣沿淝糯米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騫告訴記者,目前合作社托管土地3000畝,已實現自旋耕、播種、施肥、澆水全機械化操作。

托管土地面積不小,對資金的需求量更大。“獲得1年期貸款相對容易,要想獲得中長期資金支持還是不容易。”陳騫坦言。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一直以來,農業產業經營存在周期長、收益波動大、抗風險能力差、融資能力弱等問題。創新鄉村產業融資機制,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的重要制度保障。

“安徽商業銀行圍繞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質效開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為有效整合原先自發性、碎片化的經驗和做法,我們聯合6部門發布《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共同發展計劃’實施方案》。”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長黃敏表示,借鑒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的理念,幫助安徽省金融行業和農業產業“深度綁定”,創新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產品和模式,形成“共育一方產業、帶富一方百姓”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格局。

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信貸政策管理處處長駱盛強介紹,以鄉村產業需求為導向,商業銀行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簽訂“貸款合同+中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全面業務合作。在這一新模式下,銀企雙方友好協商,積極探索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浮動利率調整模式,根據農業產業發展階段合理設定利率。明確利率調整機制,精准確定調整錨點、定價標准、變動頻率和支持對象,實現銀企共同發展。

鳳台縣沿淝糯米專業合作社當起了“吃螃蟹者”。

“我們與中國銀行簽訂了《‘富民產業增效’振興計劃》。銀行為我們提供不少於3年期穩定性、低成本的授信支持,並在品牌宣傳、產品銷售、資金結算等方面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待后期核心示范合作社銷售收入增長超過一定比例,鏈式種植戶經營收入穩步提升后,再經協商共同提高各方收益。”陳騫表示,有了穩定資金支持,考慮進一步擴大規模。

“鏈”上發力

從對單一主體的信貸,到圍繞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金融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方式正在變化。

“探索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至關重要。”駱盛強表示,要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將上下游產業鏈成員納入金融支持體系,推動供應鏈金融評價創新,從“主體信用”向“數據信用”拓展,開發“脫核”、信用等新型金融產品尤其是將農產品應收賬款、倉單、訂單融資、物流金融服務等長期難以突破的短板納入支持范圍。

在霍山縣,這樣的模式已經實行。

據悉,霍山農商行按照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市場邏輯,與霍山縣永宏茶業公司簽署“貸款合同+中長期戰略合作協議”,不僅為該公司授信200萬元,而且為11戶鏈上成員合計授信500萬元,同時鏈上企業可申請享受與龍頭示范企業同等利率優惠。

“霍山農商行為產業鏈成員提供整體授信,貸款投放后,若龍頭示范企業帶動超過約定數量的鏈上成員實現增產增收,則龍頭示范企業和鏈上成員均可享受較上年貸款利率5個基點的利率優惠。”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有關負責人表示,龍頭示范企業定期提供鏈上成員的業務清單、訂單情況及交易數據,幫助霍山農商行有效識別和防范信貸風險。懷寧藍莓、六安白鵝、金寨山核桃、亳州中藥等產業共同發展計劃,正比照霍山方案在農信系統有序推進中。

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馬鞍山當涂縣螃蟹養殖產業,滁州市定遠縣白鵝養殖產業,合肥市肥西縣、安慶市岳西縣桑蠶養殖產業,淮南市鳳台縣糯米種植產業等鄉村特色產業鏈中,簽署“鄉村產業振興共同發展計劃”,形成“貸款合同+中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金融合作模式,並嵌入“利率前低后高、長期收益共贏”創新做法,“截至目前,我行已為10戶鏈上核心企業和近百戶鏈上合作農戶提供授信資金近億元。”

從田間到雲端

通過數字化手段,能夠更精准地對接農業產業發展需求。

據悉,安徽明確充分發揮融資信用服務平台作用,聚焦農業特色產業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鼓勵商業銀行與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台(安徽)等開展聯合建模,應用隱私計算技術開發特色金融產品,實現“保險+擔保+信貸”綜合金融服務。

同時,鼓勵商業銀行打造數字化一體化平台。《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共同發展計劃”實施方案》提出,商業銀行應建設包含供應鏈金融系統在內的數字化一體化平台,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交易、倉儲物流等核心交易數據信息整合,並對接政府部門公共數據,為產業鏈各類客群提供企業在線認証、業務合規准入、授信審查審批、核心企業協作、流程審批監控、大數據風控等標准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務,打造數字金融綜合服務鄉村應用場景。

“我們聚焦‘產業融合、科技賦能、風險共擔’,推動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光大銀行合肥分行負責人表示,將深化數字金融服務下沉,豐富鄉村振興產品庫,加大存量產品的覆蓋面,拓寬農村基礎抵質押物范圍,探索“+保險”“+期貨”創新業務模式,破解農村金融增信難題,結合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打造鄉村振興金融線上新通道。

鄉村金融是一個長效的服務機制,離不開良好的發展支持環境。

“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會同多部門加強產業、財政、金融政策協同。同時,強化政策支持,比如,加強再貸款、再貼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爭取涉農領域貸款貼息政策支持,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提高其積極性。”駱盛強說,此外,也會將相關工作成效納入機構內部考核、日常監督、外部評價等,對創新成效高、服務質效好的金融機構給予充分激勵。(記者 何珂 實習生 陳華玉)

(責編:關飛、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