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淮南

2024年度淮南市“十大新聞人物”

2025年01月24日10:52 | 來源:淮南網
小字號

楊維雲 堅守公益課堂的“銀發知播”

楊維雲,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洛西社區退休語文教師,安徽省“月評十佳”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典型、淮南市道德模范,曾與另外12位借助互聯網傳授知識的退休教師共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集體獎,入選2024年度安徽“十大新聞人物”。

從事幼兒和小學教學50年,退休后楊維雲把直播間當作“三尺講台”,開通“喜洋洋拼音課堂”,為學齡前后的孩子公益講解拼音。直播間裡,楊維雲不收費、不帶貨,謝絕打賞,很多不認識拼音、說不好普通話的成年人也紛紛加入學習。開播3年多來,楊維雲已經擁有35.7萬粉絲。她發布近2000條短視頻,累計直播時長5000多個小時。楊維雲說,隻要身體允許,就堅持直播不停更。從“三尺講台”到互聯網平台,授課方式在變,授課對象在變,不變的是她的教育理想、將公益事業進行到底的教育情懷。

唐素文 深耕國內盾構機行業的領軍人物

唐素文,安徽唐興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中共黨員,國內盾構機行業的領軍人物,“淮南制造”的脊梁。榮獲安徽省優秀民營企業家、安徽省“光彩之星”、安徽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淮南市道德模范等榮譽。

二十年來,唐素文帶領唐興科技用專業、專心、專注在非開挖裝備的研發和制造領域中精耕細作,非開挖工程裝備應用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2024年12月18日,安徽省首台自主研發制造敞開式全斷面硬岩隧道掘進機“福水號”TBM在唐興科技非開挖裝備產業園成功下線,填補了高端隧道掘進裝備的國內相關技術空白,讓“淮南制造”在全國高端裝備版圖上穩穩落下關鍵一子。淮南工業企業將更有底氣、更有實力深度融入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戰略布局,不斷拓展外部市場空間,持續擦亮“淮南制造”的金字招牌,助力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毛紅兵 綠色低碳領域的“領跑者”

毛紅兵,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共黨員,2011年獲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士學位,是淮南“雙招雙引”戰略努力促進優秀人才隨優質項目落戶淮南的典型代表。

2021年11月,年產30萬噸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項目簽約落戶安徽淮南,該項目是該產品首套萬噸級工業化應用生產工藝裝置,獲得淮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24年3月,成功入選國家首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充分展示了普碳科技在綠色低碳領域的實力。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毛紅兵帶領創業團隊,開始了江淮大地上的創業旅程,從此譜寫與安徽淮南的不解之緣。項目一期工程,從項目落地,到前期籌備、施工建設,克服疫情、雨雪和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歷經三年,建成投產,於2025年1月7日正式投料試車。

張世文 採煤沉陷區“浮床水稻”的全國首創者

張世文,中共黨員,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安徽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獲2024年淮南好人榮譽稱號,安徽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首席,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負責人,育人成果顯著。培養碩博士77名。

潛心科研,致力於我國礦山復墾修復研究實踐,礦山復墾等科研成果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100余次,示范輻射面積達到69000畝。主持或參與編制國家與行業標准8部(已發布),主持參與的首批專門針對生產礦山生態修復4項國家標准,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獲得自然資源科技進步獎等3項。採煤沉陷區水面種植創新成果“首次集成了一整套系統的採煤沉陷區水面水稻種植繁育技術,為中國乃至世界在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領域探索了一條有效途徑”。項目入選首批15個生產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和“2024煤炭科技十大新聞”。

李美顯 光伏“智慧運維”的技能先鋒

李美顯,中共黨員,淮南市國家電投新能源有限公司電力工程技術工程師,榮獲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能源化學地質產業工匠、淮南工匠等稱號。

李美顯在新能源領域致力創新,打破傳統運維方式,推動實現光伏電站“水陸空”立體運維模式,為光伏發電“智慧運維”貢獻力量。針對窯河光伏電站線路損耗異常問題,李美顯收集自電站投運以來的全部相關數據進行研究分析,採取絕緣子清灰、調整母線電壓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線路損耗。他不斷創新思路,參與的《水面光伏電站“水陸空”立體運維軟件平台》項目入選全國電力行業設備管理優秀案例、《水面光伏電站組件無人清洗船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榮獲中國安全生產協會安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他充分發揮先進帶頭作用,做好專業技能的傳幫帶,帶領團隊在首屆全國光伏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個人一等獎、金牌技工、團隊一等獎等榮譽。

李玲 勇挑市場監管重擔的“排頭兵”

李玲,淮南市市場監管局組織人事科科長,獲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先進工作者、全省市場監管所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工作表現突出個人、淮南市市直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淮南市市直機關“十佳優秀女性人才”。

李玲始終將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對市場監管中的挑戰,從不退縮,勇於擔當。她牽頭開展全市市場監管所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工作,指導基層市場監管所因地制宜,“一所一策”,成功打造了2個國家首批五星市場監管所,形成了“淮南經驗”。她勇於探索,攻堅克難,建立了以市市場監管局為指導、縣區市場監管局為主的綜合執法雙重管理機制,破除了執法交流不及時產生的信息壁壘,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現象迅速減少,有力維護了市場公平與良性發展秩序。她甘於付出,承擔著全局干部人事、機構編制、教育培訓等多項工作,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市場監管力量。

郜宗平 社區居民身邊的“貼心人”

郜宗平,中共黨員,淮南市公安局山南分局淮河路派出所社區民警,榮獲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女民警、全省優秀人民警察、全省優秀社區民警等稱號。

作為社區民警,郜宗平的工作日常從清晨開始,護校安園、走訪群眾、排查安全隱患、調解矛盾糾紛……從警36年來,郜宗平每天都在認真地、重復地做好每一件“簡單”的事,構筑了社區的和諧與安寧。為了及時化解基層矛盾糾紛,作為淮南市首個以民警名字命名的郜宗平警務室打出了“歡迎來,別急走,敞開說”的口號。警務室內設置了“郜大姐茶話室”,在調解矛盾糾紛中,郜宗平為雙方端上一杯菊花茶,結合牆面上六尺巷歷史故事中“讓他三尺又何妨”的鄰裡和睦相處佳話,促成雙方握手言好。郜宗平深入小區,與居民們面對面交流,為大家解決實際困難。她的真心付出贏得了居民們的信任和尊重,大家都把她看作是身邊的“貼心人”。

許梓強 兩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熱血青年”

許梓強,安徽理工大學學生,中共黨員,他是兩次捐獻中年齡最小的,也是安徽省第600例捐獻者。榮獲全國煤炭行業優秀共青團員、安徽省“百優”大學生、淮南好人、安理大道德模范、校三好學生等榮譽。

2023年3月3日,許梓強在安徽省立醫院捐獻了造血干細胞,挽救了外地一名寶爸的生命。沒想到事隔一年,那位患者病情復發又需要捐獻淋巴細胞。面對這一情況,許梓強再次挺身而出,又捐獻了淋巴細胞。許梓強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但父母從小就通過言傳身教,教導他要做個好人。在學校裡,許梓強始終秉持著樂於助人的精神,不論是生活或是學習上,他都為同學們提供幫助,帶動他們一起進步。因表現優異,他大二時就獲校獎學金,並光榮入黨,更是憑借自身的努力與優秀表現,榮獲全國煤炭行業優秀共青團員等多項榮譽。

譚愛萍 以德立身培根鑄魂的“種子”教師

譚愛萍,中共黨員,淮南市龍湖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淮南市初中政治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她是淮南市首批“3361”行業名家教育名師、淮南市十佳青年教師、首批市級學科帶頭人、首批省級骨干教師,她獲得了優質課競賽省級二等獎、作業設計競賽省級二等獎,田家庵區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

譚愛萍立足課堂34年,在全市范圍內發揮著輻射作用,引領和幫助了很多年輕教師和薄弱地區教師的專業成長。在她的帶領下,一批青年教師茁壯成長,迅速成長為區市省級“教壇新星”、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成為學校的“種子”教師。擔任淮南市初中政治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以來,她帶領來自全市各區縣近90名教師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學科教學教研活動25次﹔共舉辦縣級以上公開課(含送課下鄉)31節。她還是國家級課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研究》的主要成員。

吳懷軍 火場勇救兩位老人的“保安大哥”

吳懷軍,東華集團八公山物業公司保安。面對居民家中的火災和人員被困,保安大哥吳懷軍臨危不懼、奮不顧身,兩次沖進火場救出兩位老人。

2024年12月25日8時左右,淮南市八公山區和平小區的一戶居民家中因電熱毯短路突然著火。當時,小區保安吳懷軍正在進行日常巡視,發現六樓一戶居民家中冒出火苗和濃煙后,他立即採取行動,迅速拎起單元樓門口的滅火器,從樓梯沖向事發地點。到達六樓樓道口時,吳懷軍聽到濃煙中傳來微弱的呼救聲。他毫不猶豫地趴在地上,爬行前進進行搜索,迅速將一位被困的老人背出濃煙區域。老人獲救后告訴吳懷軍,他的老伴還在屋內。得知這一情況,吳懷軍沒有絲毫猶豫,再次回到樓道口,趴在地上爬行進入濃煙中摸索著前行,直到到達著火的門口,並在門口內側找到了倒在地上的這位老人。吳懷軍奮力將她拉出,成功將她帶到安全區域。

(責編:劉穎、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