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這項數據安徽連續十年排名全國第一,如何做到的?

胡雨鬆
2025年01月23日08:3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在全國水路貨運量排行榜上,安徽已連續十年排名第一。

作為大宗商品最主要的貨運方式,水運在貨物運輸,特別是進出口貿易中,一直發揮著極重要作用。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安徽水路貨運量佔比37.0%,高於全國19個百分點。

辦好水運,既離不開“水”,也離不開“運”。

繁忙的蕪湖港碼頭。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繁忙的蕪湖港碼頭。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先來看“水”。

安徽不靠海,但自北向南分布有淮河、長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全國內河高等級航道中有“一縱兩橫一網”覆蓋安徽,內河水運發展條件十分優越。截至2023年底,安徽省內河航道通航裡程達5811公裡,四級及以上干線航道裡程2202公裡。

在自然水系基礎上,2023年9月,江淮運河全線貫通,將安徽“通江達海”的優勢無限放大。

淮河和長江,是水路運輸的大動脈。放在以前,皖北皖南貨物想通過水路運輸,必須要繞道京杭大運河。江淮運河的出現,讓安徽擁有了一條平行於京杭大運河的南北水運大動脈。

新航道好不好,要看貨船跑不跑。過去一年裡,江淮運河全年過閘船舶6.06萬艘、1.34億噸,月均過閘船舶及噸位數較2023年分別增長120%、133%。

一位常年往返河南周口和安徽蕪湖的船主介紹,江淮運河通航后,從河南到安徽航線截彎取直,跑一趟船時間能縮短一兩天,油費能省1000多元,十分方便。

據測算,江淮運河通航后,每年可節約內陸腹地大宗貨物運費約60億元,能為沿線工業企業節省物流成本5%至10%。

派河港處於江淮運河中心段,港口所處的合肥經開區是合肥市集裝箱生產腹地,周邊聚集了新能源汽車、白色家電、光伏以及裝備制造等特色產業集群。

“原來合肥港只是始發港,主要輻射周邊地區,江淮運河建成后,派河港由始發港變成了中轉港,樞紐地位進一步增強。”派河港負責人介紹,如今,合肥與皖北以及豫東地區的貿易往來更加密切,也帶動了合肥水運物流產業快速發展。

船舶通過裕溪船閘。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船舶通過裕溪船閘。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再來看“運”。

得天獨厚的航道優勢,成為安徽推動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的底氣。近年來,安徽搶抓機遇,在揚水之長的基礎上發展多式聯運,將“黃金水網”的優勢無限放大。

汽車產業是安徽“首位產業”,也是多式聯運服務的重點。在安徽省規模最大、功能最齊的“公、鐵、水”綜合多式聯運基地——蕪湖塔橋多式聯運基地,每天都有上千輛新能源車整齊排列,等待運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塔橋基地建成后,極大縮短蕪湖經開區企業公路駁運至鐵路貨運基地的距離,顯著提高蕪湖市的鐵路貨運能力,有效服務蕪湖中歐班列、海鐵聯運的旺盛需求。”塔橋基地相關負責人說。

在“多式聯運”模式加持下,目前安徽已建成運營蕪湖塔橋物流基地、長豐縣下塘鐵路專用線。2024年1-11月,完成滾裝汽車吞吐量36.1萬輛,同比增長6.4%,以水路集裝箱運輸汽車57.7萬輛、同比增長34.7%。

如今的安徽,已形成“雙通道達海、兩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的水運新格局,陸續出台推進鐵水聯運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發展實施意見,以綜合運輸服務效能提檔升級,推動交通物流實現降本提質增效。

“安徽交通充分發揮水運優勢,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創新運輸組織模式,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取得較好成效。2024年上半年,安徽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3.4%,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低於全國0.8個百分點,有力增強了安徽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在2024年12月召開的全國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現場推進會上,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聶愛國如是說。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