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關鍵詞看安徽交通“向新力”
臨近春節,在安徽巢湖湖心的峔山島,忙著置辦年貨的島民們驚喜地發現,為他們送來年貨的不再是乘輪渡而來的快遞員,而是一架從“空中郵路”飛來的白色無人機。
從巢湖市中廟街道的起降點出發,僅用4分鐘,無人機就能裝載著十多件快遞運抵姥山島,相較輪渡運輸總時長縮短近2小時。
交通,一頭牽系民生冷暖,一頭牽引經濟發展。近年來,以創新為主導,以產業為土壤,以應用為牽引,得益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動能培育,安徽交通運輸行業的“向新力”正不斷“飛入尋常百姓家”。
關鍵詞一:低空場景
經常去黃山風景區旅游的游客們發現,如今山上的挑山工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頭頂上“嗡嗡”作響的無人運輸機。
自2023年5月,試行開展無人機物流運輸生產作業以來,該景區5架無人機採取雙機運輸模式,上行補給物資,下行以布草、垃圾運輸為主,累計運送物資近千噸。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產業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低空飛行”正在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
2024低空經濟發展大會低空飛行器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持續鞏固低空改革試點成果,全國率先出台省級層面低空智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上線運行全國首個低空無人機監管服務平台﹔省域監視信號基本實現全覆蓋﹔累計獲批54個低空空域、43條飛行航線……過去一年,安徽交通行業不斷“解鎖”助力低空經濟發展的勢能。
受益於此,這年,安徽低空應用場景愈為豐富:開行短途運輸航線7條、無人機郵政物流航線9條,黃山風景區常態化使用無人機每天運送物資超2噸﹔完成傳統通航飛行3.8萬架次、1.1萬小時,同比分別增長39.12%、13.26%﹔完成無人機飛行3215.92 萬架次、223.88 萬小時,分別位居全國第3、第4位。
關鍵詞二:科技創新
走進合肥市駱崗公園,一輛無人駕駛觀光巴士穩穩停靠路邊,車門緩緩打開,待游客落座后汽車行駛平穩。作為最早商用的一批測試項目,駱崗中央公園無人車累計運行裡程近4萬公裡,服務客流量超過1萬人次。
2024年4月,交通運輸部公布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項目(自動駕駛和智能建造方向)。經自主申報、相關單位推薦、專家評審等,“合肥包河區城市出行服務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成功入選。
駱崗公園無人駕駛觀光巴士。人民網 胡雨鬆攝
據悉,該試點主題為在包河區重點景區、園區、商圈等區域,開展自動駕駛城市出行服務和自動駕駛觀光試點應用。
過去一年,在安徽,新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的深度融合“肉眼”可見。新增省級科創平台2個、累計達13個,國家、部、省、企業多級創新平台體系全面形成﹔取得科技成果300余件,榮獲國際大獎1項、省部級獎項50余項﹔以重大工程為依托開展技術攻關,“低空智聯安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入選安徽省科技創新攻堅計劃等。
關鍵三:智慧交通
去年12月26日,合肥軌道8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通運行,“智慧交通”成了此次新開通地鐵線路的最大看點,作為安徽首條全自動運行地鐵,該線路可以在控制中心的統一控制下,實現列車自動喚醒等功能。
安徽智慧的交通,不隻有軌道,還有高速。由於安徽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特殊地理位置,每年“春運”都是安徽高速的“大考期”。今年春運,在滬陝高速吳庄收費站,得益於剛剛完成的智慧收費站升級改造,傳統的收費系統改造提升為“交控版”新一代准自由流收費系統,實現了車道數據融合協同處理,數據處理效率大幅提升。
滬陝高速吳庄收費站。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截至2024年底,安徽已建成並投入運營包括吳庄、方興大道、宣城西、太白島等智慧收費站37個,ETC車輛平均通行時間降幅達54.8%,單車道車輛通行能力提升86%,極大緩解春運大流量引起的收費道口擁堵現象,提升了快捷出行體驗。
為推動智慧交通建設,2024年,安徽出台數字化“一網統管”實施方案﹔建成合寧智慧高速,新增吳庄等22座智慧收費站、青草等11座准自由流收費站’出台智慧航道建設方案,建成淮河干流電子航道圖,運行江淮運河智慧航道﹔全省首條全自動駕駛線路合肥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開通運營……
發展新質生產力,須久久為功,交通運輸行業概不例外。
新年新起點,安徽交通再出發:新建1—2個部省級科技創新平台,建強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制造技術行業研發中心等部省級科技創新平台,加快交通運輸行業北斗規模應用、推廣國產自動化碼頭管理系統……
新的一年,安徽將積極探索新質生產力賦能交通的路徑和場景,為交通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