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政在行動

宣城市用心用情寫好移民搬遷“后半篇文章”

2024年11月29日09:27 | 來源:中宣在線
小字號

  初冬時節,走進位於涇縣榔橋鎮烏溪村園潭安置點,寬敞的水泥道路通往各家各戶,一排排整齊劃一的中式小樓房,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美觀。

  “搬來這裡,住上這麼漂亮的房子,我打心底高興!”冬日的午后,王瑤娣坐在客廳悠閑地納著鞋底。

  王瑤娣原是涇縣榔橋鎮烏溪村的村民,今年60歲了,和老伴守著幾十畝的山場茶園生活,兩人年紀大了,干不了重活。

  改變源於涇縣牛嶺水庫建設搬遷安置。

  牛嶺水庫建設項目是國家重大項目工程,壩址位於烏溪村程家坦組,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供水,兼顧發電、灌溉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工程。2023年12月30日,牛嶺水庫工程成功下閘蓄水。水庫的建設,讓王瑤娣等庫區移民群眾的生活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拆了老房子,賣掉山場茶園,拿到補償款,王瑤娣在安置點蓋起了一棟75平方米的小樓,加上裝修一共花費約80萬元,還剩一百多萬。“如果不是水庫移民搬遷,我一輩子都住不上這樣的房子。”王瑤娣說,這裡緊鄰“江南第一漂”,以后旅游發展起來了,就把旁邊自家另一塊地皮利用起來做生意,“養老再也不用愁嘍!”

  在宣城市,像王瑤娣這樣的庫區移民超過5萬人,為了做好移民搬遷“后半篇文章”,讓庫區移民生活更舒心,宣城市不斷完善移民搬遷扶持政策,圍繞移民群眾衣食住行等需求,加大對移民的服務力度,做好庫區移民安置工作。

  寧國市汪溪街道汪溪村有移民40余人,近年來,寧國市在該村分批投入移民后扶資金370萬元,並撬動所在街道、水利、農業農村局等項目資金430萬元進行污水納管、公廁新建、院牆改造、體育廣場提升、綠化節點打造,村庄環境得到整體提升,成為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老百姓住在這裡特別舒適,生活舒心安逸。”村民潘龍清由衷說道。

  樂業才能安居,產業是支撐移民搬遷群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近年來,宣城市將移民搬遷與長遠發展相結合,在產業扶持上下足功夫,引導移民群眾大力發展光伏發電、農業開發、農村旅游等產業,多渠道增加移民群眾收入,讓他們有收入才能住得更安心。

  宣州區古泉鎮九聯社區,利用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資金建設的600kwp漁光互補分布式發電項目,群眾年發電收益近20萬元。

  旌德縣孫村鎮合慶村,申請利用移民后扶資金盤活村內閑置農房,規劃打造康養文旅地,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

  寧國市天湖街道,2021年,該街道4個移民村聯合組建天湖興天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分5年度整合3000萬元移民后扶資金購置標准化廠房4棟,面積17000平方米,發展物業經濟。目前4幢廠房已全部出租,每年每村新增村集體經濟60余萬元。4個移民村也由10-20萬元的年集體經濟薄弱村轉變為了5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

  記者從市發改委庫區辦了解到,今年,宣城市編制了123個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扶項目資金計劃,申報下達項目資金近9000萬元,第一批移民后扶項目開工率達到100%,確保移民群眾生活真正實現從“搬得出”到“穩得住”再到“能致富”跨越升級。(王方鑫 全媒體記者 蔣華)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