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活力天長交通脈動擁抱長三角

2024年11月29日10:3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我國經濟中有個現象,處在行政交界尤其是省際交界處的地區,經濟發展普遍比較落后。”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蘭小歡認為,省界地區在獲取公共資源上限制較多,省界地區往往地理條件更為復雜,不利於經濟發展。

但在安徽,天長市是個“例外”。天長是滁州一個縣級市,素有“安徽東大門”之稱。從地圖上看,天長像一個“拳頭”延伸到江蘇腹地。在安徽縣域經濟版圖中,天長市同樣是一個十分有力的“拳頭”,長期處在安徽省前列,是我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今年前三季度,天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6.8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居滁州市第一,總量在全省縣市中排第4位。

“天長的‘長處’,不僅在於經濟總量,更在於發展質量。而這一切,與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安徽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聶愛國說,建設強有力的交通運輸體系,有利於增強區域間聯系,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產業梯度轉移,支撐經濟布局優化和區域協調發展。

打通“主動脈”,織密“毛細血管”,交通動脈讓天長發展活力更足。初冬,燦爛的陽光洒向千秋大地。行走活力天長,觸摸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

推進省際交通“同城待遇”

位於345國道旁的安徽鑫鉑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各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高速運行,一輛輛集裝卡車來回穿梭。

“每天有100多輛車進出公司,負責原材料供應和產品輸送。”安徽鑫鉑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漢薰說,公司由退役軍人返鄉創辦,經營范圍從建筑鋁型材到中高端工業鋁型材,再由光伏鋁部件向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軍,快速高質量發展與交通運輸條件分不開。

今年前三季度,鑫鉑股份營業總收入61.86億,營收同比增長31.23%。“你們看,出門就是國道,幾分鐘就能上高速公路。”劉漢薰指著門前路說。

近年來,天長市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顯著增長,“十二五”期完成36.7億元,“十三五”期完成65億元,2023年完成8億元,今年預計完成12億元。“但我們與周邊縣市還有一定的差距。”在天長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趙玉龍的案頭,擺放著一張表格,上面清晰地列著天長與高郵、儀征、六合、盱眙、金湖等周邊江蘇縣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及公路通達裡程對比。一項項數據,彰顯出天長敢於同先發地區“比一比”的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天長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實施寧淮鐵路、滁天高速公路、204省道、白塔河航道疏浚等一批重點交通項目,逐步形成鐵路、公路、水路立體交通網絡,實現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推進交通“同城待遇”﹔區域聯動執法,滬蘇浙皖共管共治機制加快完善,全面促進了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十四五”以來,天長加快推動軌道交通建設,寧淮鐵路預計2026年年底建成,寧天城際鐵路二期列入規劃,滁天揚城際鐵路開展前期研究。高速公路方面,建成滁天高速公路天長段,推進連接蘇南、蘇北的金天儀高速公路建設。天長積極對接周邊江蘇省相關縣市,共同規劃區域干線公路,確保省際干線公路項目線位一致、標准一致、進度一致。

深山鄉村打開對外發展大門

與鑫鉑股份公司一樣,天長市中南集團也是幾位同鄉創建的。董事長高玉禮之前在廣東深圳從事汽車出租業務,2006年看到家鄉交通環境改善,便和兩位同鄉回天長,投資1000萬元創辦天長市中南集團運輸有限公司,從事城鄉公交、旅游大巴、校車、汽車出租、車輛租賃等業務。目前,集團資產達8億元,解決了4000余人就業。

“返鄉創業,看的就是家鄉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以及優惠的激勵政策。”高玉禮直言。

“十四五”以來,天長共建設農村公路309公裡,推進干線支線成環成網,其中建設通往江蘇的縣鄉道43公裡,進一步消除省際“斷頭路”,密切皖蘇兩地的聯系,建設環高郵湖旅游風光帶﹔投入8000多萬元,先后開通天長—龍崗、天長—汊河等12條客貨郵融合線路,帶動了特色農產品“上行”﹔建成1個市級共配中心、14個鎮級綜合服務站、175個村級寄遞網點,實現建制村農村物流服務全覆蓋,加速了與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融合。

交通變遷,帶給鄉村的不僅僅是外在的變化。一條條民生路、產業路、旅游路,打開了鄉村對外發展的大門,讓農村更好地融入國內經濟循環,綠水青山迎八方來客。

沿著99公路(江淮分水嶺大道天長段)進入汊澗鎮張營村,一股現代氣息扑面而來。錯落有致的樓房、商鋪、健身場與古朴的民居交相輝映,展現出獨特的鄉村風貌。

“這條公路就是市交通運輸局給我們修建的。”走在村裡的主干道上,張營村黨支部書記楊玉成介紹,2009年前張營還是個負債村,隨著村前這條99公路建成通車,與南京、合肥實現了互聯互通,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3年,全村收入114萬元,今年將達150萬元。

走進環山襟水長山村,雖已初冬時節,村裡依然花木蔥蘢,瀝青路面干淨整潔,烏瓦白牆的農家小屋錯落有致,隨處可見操著外地口音來養生度假的游客。

“小時候山裡就是爛泥石頭路,到鄉裡上學,幾裡路要走個把小時。現在寬敞的旅游風景道修到家門口,出行真方便。”村民柏玉春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柏玉春在北京從事裝修工作10年,看到家鄉公路、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后,就回來開了村裡第一家飯店——小柏農家樂。

“飯店生意越來越好,節假日最多能接待游客20多桌,主要是南京、揚州、上海等周邊城市的旅游團,甚至還有外國人。”柏玉春說。目前,長山村有4家農家樂和1家三星級賓館,山裡養雞、河裡養鴨鵝,經濟又實惠的農家菜頗受游客青睞。

“下一步,我們將完善內暢外聯的交通設施網絡,推進交通運輸服務一體化。”趙玉龍表示,將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以數據資源賦能交通運輸發展,讓“拔節向上”的千秋大地動能更加澎湃。(吳敏)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