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壯產業筋骨,挺直振興脊梁

皖北地區以全省37.8%的面積承載著近50%的人口,是安徽區域發展格局中的重要板塊,影響 舉足輕重。
沒有皖北的高質量發展,就沒有全省的高質量發展。2023年,皖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4萬億元,同比增長5.8%,與全省增速持平,自2016年以來首次趕上全省發展步伐。
這主要得益於皖北地區聚焦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等重點產業集群,揚我所長、持續發力,逐步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
在很長時期內,皖北都是傳統的農業區,底子薄、負擔重,短板和欠賬相對較多,可謂“負重前行”。近年來,安徽一直致力推動皖北地區加快發展,出台多輪支持政策。特別是2018年以來,皖北地區全域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重大戰略機遇當前,皖北地區該如何取得更大突破、實現更大發展?
產業筋骨強壯,皖北振興的脊梁才能挺得更直。近日,記者隨“2024網聚美好安徽·勇闖改革新路”全國網絡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皖北的淮南、阜陽、亳州、蚌埠4個市,實地採訪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推進“雙招雙引”的有效做法和舉措。
半導體和商業航天“起勢”
11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淮南市山南新區高新產業園。在這裡,一家致力於半導體顯示技術研發與產品制造的創新型企業——安徽芯視佳半導體顯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快速崛起。
這家企業成立於2022年7月,是淮南市重點招商項目,已被認定為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淮南、深圳、南京等地建立了研發和生產基地。
芯視佳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其專注硅基OLED、柔性OLED、顯示驅動IC等前沿技術的開發。這些技術代表著新型顯示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我們研發的硅基OLED微顯示器件,以其體積小、亮度高、響應速度快、高清晰度、高對比度、低功耗等優點,成為近眼式顯示系統的核心器件,廣泛應用於VR/AR、電子取景器、微型投影儀、智能頭顯、車載、工控等領域。”芯視佳董事長、總經理曹緒文介紹,目前全球能夠生產12英寸硅基OLED微顯示屏的企業僅有5家,3家位於安徽,芯視佳便是其中之一。
談及選擇淮南作為發展基地的原因,曹緒文說:“淮南的營商環境優越,政府對電子信息產業認可度高,政策支持力度大,區域產業鏈上下游完備,有聚集效應。”
聚焦新興產業,發揮后發優勢,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皖北地區正逐步做強產業新賽道。
在蚌埠市這片充滿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的土地上,安徽九州雲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專注於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發與測試,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不斷突破行業壁壘。
“公司研制的‘凌雲’和‘龍雲’兩款液氧甲烷發動機,在國內率先實現三次啟動和深度推力調節技術,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不僅燃燒效率高、綠色環保,而且成本更低、易於制取。更重要的是,它們可以回收復用,大幅降低了火箭發射成本,提高了發射頻次。”九州雲箭副總經理石奇說。
蚌埠市禹會區大洪山內的一處廢棄礦坑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吸引了九州雲箭的目光。三面環山、一面開口的地理環境非常適合建造火箭發動機試車台。
“我們決定建設自己的發動機裝配基地和試驗測試基地,進一步提升發動機的研發效率和產品化能力。這處礦坑非常合適。”石奇介紹,在短時間內,廢棄礦坑就被改造成一座現代化的火箭發動機試驗場。
九州雲箭在蚌埠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據介紹,蚌埠市政府了解九州雲箭在初創期的資金需求后,經過研討和反復論証,在融資上給予支持,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蚌埠市還編制完成了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規劃,錨定重復使用火箭發動機、航天級關鍵材料、動力系統共享測試服務等細分賽道。目前,蚌埠商業航天產業園已初具規模,包括九州雲箭在內的多家商業航天項目已簽約落地。
“70后”企業為代表的數智轉型
位於阜陽市颍東化工園區的安徽昊源化工集團,是一家“70后”企業,前身是成立於1970年的阜陽化工總廠。近年來,昊源化工加快從傳統煤化工向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學品、氫能產業轉型。“截至目前,公司已在颍東化工園區累計完成投資180億元,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從2016年的34億元和1.7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27億元和10.4億元。”昊源化工總經理助理吳珍漢說。
轉型升級過程中,昊源化工非常重視數字化工廠建設。通過搭建SIS安全儀表系統、可燃氣體報警系統、有毒氣體報警系統等一系列智能化系統,實現了從生產控制、安全管理、物料配置到在線檢測、質量追溯、貨物發放、辦公等全流程的智能化改造。“這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吳珍漢說。
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和技術創新對於提升生產效率、優化客戶體驗、降低成本、拓展市場以及增強創新力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位於亳州市利辛縣工業園區的安徽翰聯色紡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全自動生產線源源不斷地吐出紗線,智能設備上清晰地顯示著生產數據。
通過不斷推進技術革新,這家企業已逐步成長為一家集紗線生產、加工和銷售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公司積極引入智能渦流紡機等先進設備生產差別化纖維混紡紗線。
“我們引入智能渦流紡機,生產效率比過去提升了約30倍,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翰聯色紡工作人員說。
利辛縣輕紡服飾產業發展工作專班辦公室主任郭奎介紹,為助力翰聯色紡擴大生產,當地還培育了一家名為雪紡紡織有限公司的企業,進一步延伸紡織產業鏈、形成產業協同效應。在當地有力扶持下,翰聯色紡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布局日益完善,正在成長為當地工業經濟的領軍企業。
深圳來的“小巨人”
11月6日,在阜陽市颍泉經開區的智能制造產業園,記者走進中惠創智(阜陽)技術有限公司,大大小小的“黑科技”設備隨處可見。
電動自行車、電視機、電風扇、榨汁機、電飯煲……各類家用電器均能實現無線充電,不僅操作便捷,還讓廚房更加整潔有序。
中惠創智的無線供電產品以其隔空距離遠、充電效率高、功率大等優勢,廣泛應用於智能家居、智能門鎖、智能穿戴、健身器材、機器人等多個領域。領先的無線供電技術和不斷創新的產品應用,讓該企業逐步成為智能生活領域的一顆明星。
中惠創智創業於深圳,2023年決定將總部從深圳遷至阜陽,今年獲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級“小巨人”企業。
為何把總部搬來阜陽?“阜陽的營商環境和配套服務都不錯,而且我們有開拓長三角市場的需求,阜陽在區位和交通上都有優勢。”中惠創智(阜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凌瀚介紹。阜陽市颍泉區在產業配套、政策支持、人才引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使得中惠創智在落戶后迅速實現試生產。
產業園的產業鏈招商模式也讓中惠創智的落戶成為必然。
目前,智能制造產業園內已經集聚了一批電子信息類產業企業,產業協同、配套度較高,企業的左右鄰居可能就是產業鏈上下游“朋友”。這種以園區為載體構建相對完善的產業生態圈的打法,可以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整條產業鏈企業的競爭力。
“園區內的世鑫科技就是中惠創智的上游企業,為其提供集成電路板。”颍泉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郭俊海介紹,颍泉經開區圍繞電子信息產業的主導產品及其配套產品精准招商,正努力打造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做優產業生態圈。
截至目前,智能制造產業園已入駐中惠創智、愛譜華頓、沂普光電、目氪高新等項目17個,年產值約30億元。
“下一步,我們計劃繼續圍繞主導產業精准招商,確保資源優選配置,加速產業聚集,吸引更多配套企業來到這裡。”郭俊海說。
這當然不是皖北地區的“原創”,但對這樣一個區域來說,管用的打法都是好打法。
當皖北地區能越來越熟稔地運用這類引商、育商、安商的打法時,這樣一片人口眾多、空間廣袤的區域,怎能不會被“看見”?(記者 朱 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