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潛山:老屋煥發新活力

初冬,大別山深處略顯冷寂,但潛山市五廟鄉程沖村因為一座老屋的“出圈”顯得分外熱鬧。
曾經,這是一座破舊的老屋,因年久失修,面臨損毀的風險。如今,這裡成為年輕人的熱門“打卡地”,游客絡繹不絕。
位於潛山市五廟鄉程沖村的程家老屋。人民網記者 高飛躍攝
在潛山市,像程家老屋一樣實現“蝶變”的老屋並不鮮見。
“‘一山一水、一鎮一庄、一田一園、一樹一石’都鐫刻著深厚的歷史記憶,這也是彰顯潛山特色的‘根與魂’。”潛山市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擁有9個中國傳統村落、9個安徽省傳統村落和422處傳統建筑的潛山市,近年來持續發力,讓更多老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據了解,自2017年起,潛山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拯救老屋、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整理傳承利用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等領導小組,建立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體系,出台加強傳統建筑保護利用發展和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整理傳承利用專屬政策,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全面系統推進城鄉傳統建筑和古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此外,潛山市還聯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校、研究機構,在龍潭鄉、五廟鄉等地開展鄉村振興試點工作。
在潛山,不少來自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年輕人已經駐村多年,成為了“新村民”,對古村落、古建筑實現了陪伴式守護。
程家老屋的“蝶變”,和中規院的駐村規劃師劉琳及其團隊的陪伴式守護密不可分。
2017年,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劉琳入職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成為一名駐村規劃師。2018年,劉琳來到潛山,如今已是第7個年頭。
“要在‘保護古村落傳統風貌’和‘提高村民宜居性’之間尋找平衡點,一定離不開跟村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留下足夠多的時間去理解作為原住民的感受。”對於駐村規劃師這份工作,劉琳有著自己的心得。
鳥瞰程家老屋。潛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一次次的走訪,摸清了村民的所求、所願、所盼。設計上依山仿古,實施中修舊如舊,既保留鄉土鄉愁,也賦予時代功能,經過幾年的努力,有著100多年歷史的程家老屋煥發出新的活力。
“彈腔與菩佬戲”非遺展覽館,咖啡店、露天講台、文創展覽區……如今的程家老屋,吸引許多游客前來“打卡”,實現了古建筑保護與活化利用的良性循環。
11月初,第五屆傳統村落保護暨鄉村振興—潛山·北京兩地論壇在程家老屋內舉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的4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時代傳統村落保護與鄉村振興結合發展的有效途徑。
“時下,以陪伴式守護為主的煥新模式,是中國傳統村落振興探索出的方式之一。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出發點和最終目標都應該是讓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傳統在新時代新條件下得到傳承,並因應時代變化做出相應的革新,在傳承與革新中讓傳統以活態的形式延綿。”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周飛舟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