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六安

長三角媒體聚焦六安文旅:奏響綠色發展與紅色基因交響曲

2024年10月18日15:28 | 來源:鎮江日報
小字號

大灣村

《大別山傳奇》紅色實景劇

裕安智梭無人車,5G場景新業態帶來便利新生活。

  一城山水繪就綠色經濟

  “屏障東南水陸通,六安不與別州同。山環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自古以來,六安便是“綠水青山”的典范:八百裡大別山群峰競秀、風光旖旎,華東唯一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負氧離子含量密度極高,是天然氧吧﹔大別山主峰白馬尖,古木蒼莽,清泉激流,原始生態保存完好﹔淠河、史河、杭埠河等九條主要河流,佛子嶺、梅山、龍河口、響洪甸、磨子潭和白蓮崖六大水庫,蓄積了70億立方米“中國好水”。

  好山好水好風景,六安共有5A級旅游景區2個,4A級旅游景區26個,3A級旅游景區24個,擁有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2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7個,金寨縣、霍山縣、舒城縣先后榮獲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

  好風景鑄就好“錢”景,國家旅游風景道、中國紅嶺公路——馬丁公路等串聯“大別鄉宿”,醫康養融合繪就“詩與遠方”,春季登山看雲海日出,夏季下水玩溪降漂流,秋季飛行瞰漫山紅葉,冬季踏雪泡湯滑雪……天然氧吧吸引八方來客,2023年,六安市年接待游客約57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約400億元。

  青山“生金”,六安瓜片、霍山黃芽、舒城小蘭花、金寨翠眉、華山銀毫等“五朵金花”茶香四溢﹔“西山藥庫”,增綠添金,“十大皖藥”,獨佔七席﹔江淮果嶺,瓜果飄香。綠水“生銀”,世界七大人工灌區之一的淠史杭灌區,灌溉了下游1100萬畝良田,六安糧食生產“二十連豐”。

  一曲戰歌傳承紅色基因

  六安,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被譽為“沒有圍牆的紅色博物館”。

  這裡,紅色之光匯聚——

  立夏烽火,誕生了豫東南革命根據地﹔六霍起義和皖西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讓皖西地區的革命走向高潮﹔經典戰役蘇家埠圍點打援成為軍校戰術教科書﹔張家店戰斗的勝利,揭開了皖西革命斗爭的新篇章……

  這裡,紅色燈塔閃耀——

  灰磚牆,木結構,砂瓦屋面,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斑駁的磚牆透露出別樣的古朴韻味……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獨山蘇維埃城中最醒目的亮點。烽火歲月沉澱出的故事,如同這塊塊磚牆,即便看起來滄桑,卻隱藏著堅韌。

  如今,六安1.54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像這樣的革命文物共有286處,包括革命舊址、名人故居、烈士墓、戰役遺址以及其他革命紀念設施。

  這裡,紅色血脈永續——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90多年前由果子園佛堂坳模范小學校長羅銀青創作的《八月桂花遍地開》傳遍鄂豫皖,唱響全中國,像一曲戰斗的動員令,鼓舞了千千萬萬的熱血群眾奔赴前線。

  如今,佛堂坳小學裡,那首悠揚的音律仍在稚嫩孩童間口耳相傳,代代傳唱,漫步皖西大地,涓涓清流沿著大大小小的渠道,連同那抹早已融入皖西兒女心間的紅色血脈,一起流向田疇沃野、繁華都市,輝映出老區人民朴實燦爛的笑臉。

  一座古城延綿文明之光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輕輕洒在六安的每一個角落,金色的光輝與堅固的城牆交織,穿行於古城街區,塔園相融、河街相鄰,飛檐翹角、白牆黛瓦,耳畔響起那婉轉悠長的皖西廬劇,牽引我們穿越時空,與皋陶對話“明於五刑,以弼五教”、與周瑜豪情征戰赤壁,與蔣光慈結伴邁上少年漂泊路。

  襟江帶淮、承東接西的六安,一磚一瓦,歲月雕琢,一觸之間,皆能感受厚重文化的涌動。毛坦廠明清老街、金寨古寨堡群、李氏庄園……古城、古鎮、古民居、古戰場,民風、民俗、民歌、民謠,串起皋陶文化、楚漢文化、紅色文化、山水文化等眾多文化交相輝映的皖西,連成一條歷史與現代交織的風景線。

  六安瓜片、皖西廬劇、大別山民歌、翁墩剪紙、臨淮泥塑、大別山“東方芭蕾”連響舞……近年來,匯聚在六安身上的鮮明“文化標簽”越來越多。各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的陸續開放,閱讀交流、藝術展覽、文藝演出、文物知識科普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僅讓市民飽嘗“文化大餐”,更讓皖西大地溢滿書香﹔送戲下鄉、電影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進,“四季村晚”“村BA”的接連登場,不僅點亮了鄉村群眾的生活,更為其帶來精神上的滋養和享受。

  一縷新風打造“三農”典范

  秋日的皖西大地,處處升騰著生機與希望。美麗鄉村破繭成蝶,產業園區星羅棋布,特色民宿如星光點點……從聚焦“三農”發展到美麗鄉村建設,從吹響脫貧攻堅的時代號角到踏上鄉村振興新征程,六安在新時代趕考路上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作為農業大市,六安市始終堅持扛穩糧食安全責任,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5億公斤左右。依托豐富的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培育壯大茶葉、蔬菜、水果、中藥材、小龍蝦、皖西白鵝、霍壽黑豬、皖西麻黃雞八大特色產業,推進主導農業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為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六安市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如今,以前的小山村已經變成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過去不起眼的鄉村土特產,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六安市各地扎實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鄉風文明建設,一縷文明新風在廣袤田野中吹拂,一幅“內外兼修”的和美鄉村新圖景在加快繪就。一座座村庄干淨了、變美了,村民們的精氣神也隨之改變。(記者 方舒)

(責編:蘇恆、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