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宿鬆縣隘口鄉:大棚經濟“棚”勃 “蔬”寫濃濃鄉愁

2024年10月15日16:5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深秋時節,大地“流金”。走進安徽省大別山區的宿鬆縣隘口鄉,一排排果蔬大棚在陽光下格外奪目,從空中俯瞰,鱗次櫛比的大棚與公路、村舍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

大棚經濟“棚”勃

隘口村建有48個高標准設施大棚,近期米斛進入豐收期,村民們一個個喜上眉梢,採摘、裝筐,忙得不亦樂乎,隘口村與公司採取訂單模式,由公司進行收購,隘口村隻管種植,壓根不愁銷路,運送米斛的貨車在鄉間道路歡快地奔馳。

眼下,大棚一片繁忙景象,剛收完米斛,工人又拿起鏟子,開始了秋季果蔬種植,油菜、白菜、蘿卜、黑木耳……

“秋天是收購旺季,剛裝完一車米斛。”隘口村鄉村振興專干余從新樂得合不攏嘴,他說,“我們這裡春夏秋冬都是收獲季,10月份收獲米斛 400多公斤,收益20多萬元﹔接下來種植了14個大棚的十斤王白蘿卜,預計收益可達8萬元,可為村集體年增收超過5萬元。”

“棚中忙”帶來“產業旺”,大棚經濟異常“棚”勃。隘口村現在是遠近聞名的“產業多元村”,一棟大棚就是一個“聚寶盆”,一棵果樹就是一株“搖錢樹”。一棟棟連方成片的種植大棚,瓜果飄香、綠意盎然,真正實現了一年四季有收成,一年四季有收入。大棚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讓農民在增收致富的路上有了實實在在的“金鑰匙”。農民豐收已從過去的“秋收”變為“四季豐收”。

不間斷有產出,前來採摘或參觀游玩的游客“慕名而來”,這也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帶動了不少周邊農戶走上致富路。

大棚種植的都是高附加值特色農產品,大棚經濟改變了以往“一麥一棒”的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帶動了村庄經濟發展。

“一畝棚膜十畝田,一年四季都賺錢。”這些鑲嵌在田野裡的各色大棚正在源源不斷地為農民增收致富帶去希望。

隘口村積極探索村庄產業發展新路徑,依托本地資源優勢,把建設大棚果蔬種植基地,發展大棚經濟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點來抓,大力培育特色高效農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從‘靠天吃飯’走向‘靠棚致富’,為農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余從新說。

“蔬”寫濃濃鄉愁

國慶假期過后,正值冬木耳栽種的最佳時期,在隘口村的菌菇種植基地,村民們正緊鑼密鼓地開展木耳種植,鋪膜、搬運、脫袋、打孔、擺放菌棒……分工有序,相互配合,田間地頭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放眼望去,一排排木耳菌棒整齊地排列在地膜上,宛如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

隘口村栽種了多年的羊肚菌菌輪作,又栽種2萬棒冬木耳。採取“水稻+食用菌”輪作模式,待農戶水稻收割后,村集體租用10畝農田種植羊肚菌,實現土地的高效利用,進一步壯大村級產業發展規模。村依托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通過引進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實現木耳多茬種植、羊肚菌輪作種植,推動村級產業規模化、優質化發展,讓食用菌成為帶動群眾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

在畢涼村蔬果大棚基地,村民們正在搶抓有利時節,全力開展草莓苗栽植工作,為草莓大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村黨總支書記吳艷鬆介紹,今年引進了奶油草莓、紅顏草莓多個優質草莓品種,不僅口感好、品質優,還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

草莓種植前期,村支委委員閔章校專程在外學習了草莓選種、育苗、移栽技術和田間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個環節的知識,對村級大棚進行了科學規劃和精細化管理。在種植草莓的過程中,村民們也積極學習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提高草莓種植水平。

據悉,畢涼村已建成溫室大棚19個,佔地10余畝,全部種植草莓后,預計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以上。

“家鄉蔬菜,是鄉土的觀照,是鄉情的寄托,是鄉愁的寫意。”一位常年在深圳打工的村民說,是果蔬把故鄉給搬到都市,是果蔬串聯起鄉情,每一次快遞都裝滿了鄉愁。

“蔬”寫“農烈”鄉愁,果蔬大棚種植是隘口鄉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的縮影,讓外出游子念念不忘,魂牽夢繞。(司舜 劉媛媛)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