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烈山區:以人才“智”力 助推新質生產力
“我們的合作聯社先后三次邀請外國專家前來園區指導生產,對石榴品種的選育、示范園的建設、採收運輸貯存等技術進行更新。現在園區石榴種植面積已有5000畝,人均純收入突破3萬元,帶動200名村民就業。”第十五屆淮北市石榴文化旅游節活動現場,“安徽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宋六龍向參會人員介紹新科技助推石榴產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烈山區以人才“智”力助推新質生產力,主動鏈接“大院大所”開展產學研合作,簽訂人才項目協議,以高端研發人才為引擎,聚焦產業發展中亟需攻克的難題,吸納和培養高素質科技人才,構建以人才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發展體系,突出人才在產業新技術開發、農產品產能培育等方面的優勢。
深化“產才融合” 增強引才靶向性
結合本地企業實際需求,搭建高校與企業“人才共育”的橋梁,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開設企業冠名訂單班,推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職、企校雙師聯合培養”機制,通過把基地辦在工業園區,把專業建在生產鏈上的方式,“訂單式”為企業培養技能人才458名﹔通過“企業提需求,政府搭橋梁,專家來解決”的方式,邀請省內外25名高校專家擔任對口企業的“科技副總”,聯合開展攻關研究,幫助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5個,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12項,指導企業申報人才項目4個,充分激發各類人才活力,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增智賦能。
強化“需求導向” 提升用才精准度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構建孵化器、眾創空間、現代產業園等實訓平台,打造人才實踐鍛煉“練兵場”。與淮北師范大學聯合成立“科技小院”,引進高層次博士專家團隊,打造“學校+基地+鄉村”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共建研究生實踐基地、黑花生引種育種種植基地等四個研究基地,旨在以共建科技小院為載體,強化新科技帶動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振興。今年5月,專家團隊在古饒鎮土山社區建立黑花生種植基地,通過高產優質黑花生引種馴化、品種選育等方式進行繁育推廣,首次種植100畝試驗田。黑花生長勢良好,9月下旬迎來收獲期,畝產量達600公斤,畝產值約7800元。
優化“人才環境” 釋放留才強磁場
當好人才的“后勤部長”,出台《烈山區服務人才政策12條》,緊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工作機制,厚植人才成長沃土。設立200萬元資金池,提供個人和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青年創業貸款財政貼息資金”“創新創業人才貸”等金融服務,累計兌現資金398.86萬元。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務窗口,開通“線上+線下”服務通道,提供人才專項服務246人次,加大人才家屬就業、子女教育、住房租賃等方面服務保障力度,建設集居住、健身、閱讀、會務等功能於一體的人才公寓,解決人才短期住房難題。以“烈人愛才”的溫度點燃“人才興烈”的熱度,確保人才引進來、留得住,形成“近悅遠來”的良好人才發展生態。
據淮北市烈山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去年以來,烈山區開拓創新,通過引進農業人才,培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促進農業增收、產業增效、集體增富。(尚婷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