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瑤海區:家園共建、治理共享,讓群眾“近”享美好生活

近年來,為滿足居民群眾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合肥市瑤海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斷完善“家門口服務體系”,深入摸排群眾需求,充分盤活社區資源,讓居民活動陣地建在家門口、讓為民服務辦在家門口、讓群眾參與自治在家門口。在瑤海,小區居民活動中心不僅是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的服務空間,更是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和拉近鄰裡距離的共享空間。
以人民需求為導向,讓陣地建在家門口
瑤海區堅持以人民需求為導向,以“15分鐘便民服務圈”為目標,建設老百姓家門口服務體系,讓小區居民活動中心成為居民日常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
通過前期摸排,發現群眾缺少活動場地或者現有活動場地距離過遠。以小區為單位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文化服務陣地,明確群眾廣泛參與導向,圍繞“陣地建在家門口、服務開在家門口、骨干育在家門口”的建設目標,充分摸排轄區內社區服務用房、物業用房、文體活動室等。
結合居民群眾多樣化服務需求和老瑤海特色文化,採用參與式設計形式,引導小區居民參與設計活動空間,確保了活動空間的設計與居民本身需求相吻合。打造“幸福站台”“再見安紡”“鐵路故事會”等不同中心主題,推出圖書室、書畫室、舞蹈室、手工串珠、創意剪紙、空中菜園、四點半課堂、社區影院、便民服務等多個功能於一體的活動中心。
截至目前累計投入建設資金800余萬元,建成集基層黨建、協商自治、文體活動和公共服務等為一體的小區居民活動中心21個。
大興鎮小區居民活動中心為轄區兒童開展暑期安全教育活動。瑤海區社會工作部供圖
以為民服務為宗旨,把服務辦到家門口
為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瑤海想民所想,急民所急,瑤海採用“專業社工服務+資源鏈接服務+居民自我服務”形式,整合多方資源,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近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服務活動。
開展專業社工服務。瑤海區100余名專業社工依托小區居民活動中心為居民開展個案、小組和社區服務,為居民提供心理咨詢、家庭關系調解、社區教育和個性關懷等服務。
持續鏈接資源服務,發揮小區居民活動中心橋梁作用,將轄區內企業、公益組織和志願者資源引入社區。如嘉山路街道三角線社區小區居民活動中心聯動轄區內醫院資源,為轄區居民提供免費義診服務,聯動安徽省愛心慈善基金會開展慈善助學活動,聯動消防站、銀行、藝校等資源,開展兒童職業體驗、國畫進社區、兒童聲樂教學等活動,全區先后鏈接各類型社會資源超100余家,建立1份服務資源共享清單。
動員居民開展自我服務,鼓勵和支持居民自主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如長淮街道火車站社區小區居民活動中心通過提供小區居民活動中心場地形式,引導群眾形成自我服務團隊開展舞蹈、樂器、棋牌、書法等服務活動,引導居民參與社區協商議事和業委會建設當中,組建居民志願者團隊,為小區開展環境維護、鄰裡互助等志願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全區小區居民活動中心累計開展服務2504場,服務居民約97066人次。
嘉山路街道小區居民活動中心組織非遺手工進社區活動。
以標准建設為路徑,讓群眾參與在家門口
成功申報《小區居民活動中心運營服務指南》省級地方標准,充分總結小區居民活動中心建設運營經驗,明確場地選址需靠近居民小區,功能區域劃分應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運營管理形式需靈活規范,充分動員小區群眾自治力量參與小區服務體系建設等要求,逐步推動小區居民活動中心的建設運營工作朝著標准化方向前進。
“謝謝社區的關心,謝謝你們下雨天給我們這些老年人送上門,這菜又大又新鮮,真心感謝!”這是和平路街道當涂路社區小區居民活動中心志願者為轄區困難老人送去應季蔬菜,居民志願者利用小區居民活動中心場地種植有機蔬菜,定期為困難群體送去菜品,讓居民感受到社區溫暖。
和平路街道小區居民活動中心志願者為轄區高齡老人送菜。
瑤海區持續三年通過微公益創投項目形式,支持400余個微公益創投項目,累計培育2000余名志願者在小區內開展義診、義剪、衛生清潔、家電維修等多種形式的便民服務活動,挖掘小區內老黨員、網格長、樓棟長、小巷管家等成為微公益創投項目負責人,通過項目支持服務,以服務帶動管理,引導居民成為活動陣地的服務者和管理者,逐步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吳含笑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