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蘭:平民慈善家的溫暖之路
據蚌埠日報消息,“李玉蘭”,這個名字,對很多人來說如同一盞明燈,寒夜中溫暖心靈,也恰如一縷清風,輕柔地拂過受傷的靈魂。這位被譽為“平民慈善家”的全國道德模范,迎著新中國成立的曙光,在1949年出生,在改革開放的春潮中邁向而立,又在新時代共襄復興偉業、同享盛世榮光。經歷時代變遷,走過風風雨雨,她始終與祖國同甘共苦、同頻共振。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我們登門拜訪了這位平民慈善家,滿懷敬意與期待。在她身邊,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深深震動,那是一種崇高的精神,一種超越物質的富足,是在逆境中綻放的希望之花,是來自她心底的真誠與善良。
扶貧濟困 播撒愛與希望
9月26日早上七點,李玉蘭乘車前往懷遠縣陳集鎮水利希望小學,帶上了她提前買好的22個書包,來看望這裡的留守兒童。對於孩子們愛,李玉蘭從來沒有停止過。
“李奶奶,我想挨著您坐。”“李奶奶,我可太想您啦。”……見到這位“老熟人”,孩子們立刻興奮地簇擁過來。
如今,李玉蘭的家中還有一張裝裱過的“希望工程”救助卡,這張卡是李玉蘭第一次捐助“希望工程”得到的,也是她走上扶危濟困道路的“起點”。那是1990年的一個晚上,李玉蘭與家人看到電視裡播放新聞,說捐助300元就可以幫助一名兒童讀完小學。李玉蘭跟家人商量,給“希望工程”匯點款去。第二天一大早,她和家人便趕到郵局,匯去了600元人民幣。在匯款單的留言欄裡,她讓人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多識一個字,多懂一分理。”從此,資助貧困生成了李玉蘭生活的一件大事,從那個時候起,李玉蘭資助了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的100多名失學兒童。
34年來,李玉蘭到底資助了多少孩子,她答不上來﹔一共捐助了多少次錢,她也答不上來。這些年,她為失學兒童、留守兒童們送去的不僅僅是學費、書包和文具,更是一顆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悄然扎根在孩子們的心田。
自1990年起,並不富裕的她,卻長期堅持扶助孤寡老人、資助貧困兒童、幫扶困難群眾,情牽子弟兵為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捐款捐物,盡一己之力。除了累計資助的100多名貧困兒童,她還認領了7位“親爹親娘”。她是老百姓身邊的“平民慈善家”、貧困學生的“愛心奶奶”、孤寡老人口中的“親閨女”。她曾獲“中華慈善獎”“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安徽省十大新聞人物”“雷鋒獎”等榮譽。
存款為0 慈善沒有盡頭
生於1949年的李玉蘭,祖籍山東、出生於上海,從小家庭生活貧困,全靠街道組織以及街坊鄰居的救濟才使她活了過來。早年的李玉蘭討過飯、務過農,丈夫早逝之后為了生計顛沛流離、四處奔波打工。1983年,她與蚌埠“華照飯店”店主李華照組成新的家庭,生活才穩定下來。吃過苦的李玉蘭自己節儉朴素,幫起人來卻慷慨大方、“一擲千金”。飯店門口路過的乞丐,她從不怠慢,有錢的時候給幾個零錢,沒零錢的時候就給他們盛點飯﹔社會小青年到飯店白吃白喝,她不僅不急著討錢,還反過來接濟他們一些錢,勸導他們改邪歸正﹔自家十多口人艱難度日,她還把雪地裡的棄嬰抱回家撫養﹔孤寡老人重病在身有家不能回,又是李玉蘭精心照料直到老人去世。
日子如流水一般滑過,助人和奉獻成了李玉蘭生活的重心,也成了習慣。
前不久,經營了多年的飯店關門了,很多人都以為,沒有了這項主要經濟來源,李玉蘭的行善之旅應該要停止了。但令人意外的是,李玉蘭依然每天都會回去,在門口、路邊,站一站、等一等,就是怕有困難來投奔她的人找不到她。
“沒錢買車票回家的旅客,錢包丟了沒錢吃飯的老人……直到現在,還是有形形色色的人來找她幫忙,她就兩百、三百地把錢貼出去。”李玉蘭的好朋友朱乃玉告訴記者,老街坊鄰居們都知道李玉蘭其實不寬裕,大家經常勸她,還是攢下點錢,留著給自己養老吧。但李玉蘭每次遇到需要幫助的人,還是傾盡所有,甚至“踮起腳尖”。如果自己身上沒錢,她還會先向熟人借錢,解了別人的燃眉之急,自己再湊錢還債。
“見難不幫,心裡總不踏實!”李玉蘭總是這樣解釋自己過得緊巴巴的,卻不停地往外捐錢的原因。
目前,李玉蘭住在女兒李姜英家中,跟著女兒女婿生活。李姜英說,雖然開了幾十年飯店,但母親這麼些年千金散盡,無房無車無存款。李玉蘭還很早就和子女們“約法三章”:財富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身后不會給他們留錢財,要把自己的錢全部用到慈善事業上。
愛出愛返,感恩從心而發
“人來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帶走什麼,而是為了留下什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攢錢沒意義。”李玉蘭的金錢觀極其簡單而又深刻。在她心中,真正的富有不是擁有多少,而是能夠給予多少。
“我是新中國同齡人,衷心地祝福祖國。祖國強大了,才有了我今天的好日子。”李玉蘭精神矍鑠,眼神中充滿著對祖國的自豪和對生活的感恩。追憶往事時,李玉蘭感慨萬千,但被她提及最多的,不是她給予了別人多少幫助,而是別人給予了她數不盡的溫暖。
李玉蘭的善行引起了眾多人的關注與支持。
2007年9月,當得知全國道德模范、被公眾譽為“平民慈善家”的李玉蘭長期患有慢性病時,安徽豐原大藥房決定,要為李玉蘭長期免費提供藥品,並為其建立藥歷。
時任安徽豐原大藥房董事長石新友和員工們一起送藥上門時,當面向李玉蘭做出承諾,“李大姐,你的事跡讓我們很感動,你需要用什麼藥隻管來,我們為你終身無償提供藥品。”
這句承諾,豐原大藥房已經守了17年,這個義舉還在堅定不移地繼續中。2007年至2024年,豐原大藥房每年為李玉蘭送出價值約為1.5萬元的藥品,累計已經承擔20多萬元的藥品。
除此之外,每年的母親節,李玉蘭也會收到一份貼心的禮物。多年來,蚌埠百貨大樓都會在這一天送給李玉蘭一身她喜歡的新衣裳。
“大家給我的關愛這麼多,我要再傳遞出去,政府給我的錢,我也會都花在更需要的人身上。”李玉蘭說,自己吃得飽穿得暖,不需要花錢,有退休金,偶爾還有一點慰問金,這些錢攢在手裡,用處不明顯,如果用來救急救困,幫助他人,這些錢就成了“活錢”,發揮了更大的價值。
不久前,天橋街道喻義巷社區成立“救急難”互助社,黨員紛紛捐款獻愛心。李玉蘭聽說這件事,立刻從剛發下的退休金裡取出1000元,送到社區捐到互助社。在她的感染下,遠在海外讀書的孫子李榮凱,作為一名黨員也向互助社捐出600元。
這位平凡的女性,用她的善行譜寫了一曲動人的贊歌。她的心中卻始終懷揣著對他人的關愛。她教會我們,真正的幸福源於分享與奉獻,在這個世界上,每一份愛都能匯成一股溫暖的洪流,滋潤干涸的心靈。(記者 陳瑤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