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向新︱“燈塔工廠”,如何點亮“安徽工業第一區”?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質檢環節,下線的電腦板被傳送至自適應光學檢測設備。基於工業視覺、AI技術,這位“閱卷老師”對數千個檢查點的“標准答案”諳熟於心。產品合不合格,它一“看”便知……這裡是卡奧斯創智物聯合肥互聯工廠,地處合肥經開區,2023年獲評“燈塔工廠”。
“燈塔工廠”由世界經濟論壇組織評選,代表著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領先水平。顧名思義,它們如燈塔般,照亮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方向。人民網安徽頻道獲悉,目前,全球共有153座“燈塔工廠”,中國佔據62席,位居世界第一。
合肥經開區,被譽為“安徽工業第一區”,在2023年國家級經開區考評中,蟬聯第6。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區內4座“燈塔工廠”等匯聚的向“新”力量。
實踐中,“燈塔工廠”如何點亮“安徽工業第一區”?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合肥經開區供圖
多“點”開花
成為“燈塔工廠”,並非易事。
“評選設置了一系列指標,一條‘硬杠杠’是,在智能制造、數字化技術應用方面,至少擁有5個典型案例。”卡奧斯創智物聯合肥互聯工廠負責人湯志強說,所謂典型案例,是指應用的技術行業領先,甚至是首創。
走進工廠產線,記者看到,“人”“機”嫻熟配合,在流水線上各司其職,生產著用於空調、冰箱、洗衣機的智能控制器。按照1400萬片年產量測算,每一秒,都有100多片智能控制器下線。
流水線作業,對員工數量、操作內容等有著精確要求。“以往,標准操作程序(SOP)由工程師編寫,效率不高,工序也較難優化。”據湯志強介紹,全面運用“虛擬工程師”技術后,難題迎刃而解。根據生產要求,“虛擬工程師”能夠智能派工,SOP編寫時間由3—4小時縮短至3秒以內,“編寫效率、效果大幅提升。”
在供應網絡、研發、制造和客戶服務等領域,這家工廠部署了18項先進技術。其中,AI閱卷老師、虛擬工程師等5項被認定為典型案例。
卡奧斯創智物聯合肥互聯工廠。合肥經開區供圖
先進技術的應用,使其成為我國智能控制器行業首座“燈塔工廠”。榮譽背后,是沉甸甸的收獲——生產效率提升30%,訂單交付時間縮短一半,現場缺陷率降低超三成。
不遠處的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約佔全球1/8。作為一家“燈塔工廠”,企業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下足功夫。這也是“燈塔工廠”最新評選標准中的重要內容。
“通過使用低溫錫膏取代高溫錫膏,焊接峰值溫度下降約70度,電能消耗隨之大幅減少。”聯寶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低溫焊接技術全面應用后,每年節省電能200余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1162噸,相當於植樹8.8萬棵,“有效破解高熱量、高能耗、高排放‘三高’難題。”
在合肥經開區,上述兩座工廠之外,還有聯合利華、海爾合肥空調互聯工廠兩座“燈塔工廠”。
多“點”開花,使得合肥“燈塔工廠”總數達到5座,位居全國第2。
聯寶科技智能標杆線“哪吒線”。合肥經開區供圖
“鏈”上結果
“燈塔工廠”的涌現,是合肥經開區推動產業向“新”而行、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縮影。
“推動傳統制造企業‘智改數轉’,是我們向‘新’而行的一個重要方面。”合肥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露告訴記者,盡管全區“燈塔工廠”隻有4座,但一直以來,一大批傳統制造企業對標“燈塔工廠”,實施“智改數轉”。
智能烘焙艙、自動數粒機、“蜘蛛手”包裝機……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內,一台台智能設備高速運轉。作為深耕堅果炒貨的上市公司,洽洽食品烘干、包裝設備的迭代,是經開區企業“智改數轉”的生動寫照。
洽洽食品合肥工廠碼垛手臂工作中。劉萌攝
“最初,瓜子烘干,由人工在炕房中多次翻炕完成,包裝也是手動的﹔2007年,公司引進炕制干燥線,包裝也升級為半自動﹔后來,我們自主研發全自動流水線,從烘干到包裝再到裝箱,都是自動完成。”洽洽食品副總裁陳俊透露。
“推動企業‘智改數轉’,我們的‘打法’有二。”合肥經開區經濟發展局負責人說。
人民網安徽頻道了解到,一是支持產業鏈鏈主企業、龍頭企業打造數字化轉型領航樣板,利用它們的平台能力和數據基礎,推動設計、生產、供應鏈等環節的企業協同,通過以大帶小,逐步實現產業鏈配套中小企業鏈式轉型。
二是促進“智改數轉”覆蓋數字化管理、平台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全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諸如大眾等新建制造業項目,從一開始就對標國際先進工廠,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上走在世界前列,可謂“隱形的燈塔工廠”。
另一方面,向“新”而行,合肥經開區還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大眾安徽制造基地。合肥經開區供圖
今年的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力打造“6+5+X”產業集群。其中,“6”為6大主導產業集群,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巧合”的是,這兩大產業集群的代表——蔚來汽車、某集成電路龍頭企業等均位於合肥經開區。
向“新”而行,“鏈”上結果。
“當前,合肥經開區‘3+6’產業體系已然形成。”據張露介紹,3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產業初具世界級產業集群形態,“生物醫藥產業正在加速崛起。”
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擁有大眾、蔚來、江淮3家整車企業,形成整車—零部件—后市場全鏈條,上下游企業超80家,近4年產值增長3.2倍。集成電路產業集聚上下游企業107家,形成從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到裝備及材料的完整產業鏈,近4年產值增長6.2倍。
蔚來總裝車間。合肥經開區供圖
全“面”收獲
31年前,在全國各地大興設立經開區的浪潮下,合肥經開區應運而生。如今,在“燈塔工廠”等向“新”力量的匯聚支撐下,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全“面”收獲。
2023年,合肥經開區經濟總量居全省開發區首位,貢獻了全市約29%的制造業投資、30%的工業產值、31%的戰新產值。
進一步來看,合肥經開區還肩負起國家賦予開發區改革試驗田、開放排頭兵的使命。
舉例為証。在改革方面,通過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2016—2022年,全區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年均增長17%,2023年入選全省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畝均效益領跑者首位。
在開放方面,2023年,全區實際外商直接投資5.6億美元,佔全市55%、佔全省27%﹔實現進出口總額191.3億美元,佔全市37.5%、全省16.7%……
集成電路科技園。合肥經開區供圖
時間長河奔流不息,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今年是我國開啟開發區建設40周年,也是合肥經開區度過而立之年后的首個年頭。在這一節點,其肩扛的擔子可不輕。
一方面,身為“尖子生”,它要為全國開發區更高質量發展“打樣”﹔另一方面,作為“主陣地”,它要為合肥、安徽的產業發展、爭先進位注入更加強勁的動能。
“我們正以‘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推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探索有效路徑。”合肥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秦遠望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圍繞目標,將更大力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好消息接連傳來。1—5月,合肥經開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6.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4.5%,制造業投資增長245%,進出口總額增長26.4%……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