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蚌埠市市長馬軍:加快推廣“發電玻璃”與建筑一體化應用
人民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韓震震、陶濤)“看起來是玻璃,但實際上是以銅銦鎵硒、碲化鎘為代表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新型牆面材料,每平方米一年可發電約100度,按30年生命周期計算,總發電量可達3000度,共減排二氧化碳量約3噸。如果大規模推廣應用,可以很好助力發展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2024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蚌埠市市長馬軍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說。
全國人大代表、蚌埠市市長馬軍。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隨著我國深入實施“雙碳”戰略,光伏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光伏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將光伏組件與建筑有機結合,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對於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以銅銦鎵硒、碲化鎘為代表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新能源材料,兼顧建材屬性與發電功能,已經成為BIPV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方向和趨勢。
馬軍介紹,蚌埠市目前有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凱盛光伏等一批龍頭企業,完整掌握銅銦鎵硒、碲化鎘兩種技術路徑,開發出光電轉化率達20.4%的銅銦鎵硒發電玻璃,建成了國內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0MW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成功下線世界最大單體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建立了全國領先、全省首個光伏建筑一體化監測智慧平台。
“在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的推廣中,我們發現這裡面還存在行業標准尚不完善、應用推廣力度不大、政策支持有待加強等問題。”對此,今年全國兩會,馬軍提出了關於支持銅銦鎵硒等薄膜光伏建筑一體化推廣應用工作的建議。
馬軍建議,盡快出台薄膜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規程、薄膜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構造圖集等國家級標准,制定光伏建筑材料專門驗收標准。加強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示范,加大銅銦鎵硒等薄膜光伏電池在全國的推廣應用力度,在公共建筑、工業建筑、工業園區等牆面設置一定的安裝比例﹔支持幕牆飾面採用銅銦鎵硒等薄膜光伏電池替代傳統幕牆材料,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光伏建筑一體化推廣應用試點城市評選。
同時,馬軍還建議強化光伏建筑一體化政策支持,支持“企業自籌+政府財政配套”模式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BIPV產業發展的扶持。對實現光電建筑一體化的公共建筑或工業建筑項目,根據所安裝使用光伏組件容量分檔次進行補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