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安徽省和縣推動領導干部“四下基層”,著力解決農村居民用水問題

全縣一張網 清水送到家(辦實事 解民憂·一線探落實)

本報記者 羅陽奇
2023年11月21日07: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1日   第 14 版)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1日 第 14 版)

核心閱讀

供水區域合並歸攏、建設全縣用水“一張網”、供水情況智能監測……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安徽省和縣推動領導干部“四下基層”,聚焦亟須解決的農村用水問題,多措並舉推動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滿足群眾在用水方面的需求。

走進安徽省和縣金馬村村民湯壽經家中,打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下。就在一個月前,用水還是讓湯壽經頭疼的問題:“過去村裡要麼三天兩頭停水,要麼就是水壓太小,光是增壓泵就用壞了好幾個。”

今年10月,金馬村等7個用水問題突出的自然村完成了二、三級供水管網改造。縣水利局不僅對管網進行了重新設計,原先進村的75毫米管道也更換為150毫米管道。“不用擔心用水問題了!”湯壽經說。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和縣聚焦百姓迫切關心、亟須解決的農村用水問題,推動領導干部“四下基層”,滿足群眾在用水方面的需求,推動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截至目前,全縣已鋪設供水主管網168.5公裡,鋪設二級管網約60公裡、三級管網約145公裡。

調研——

不該缺水,為何村民還用不上水

除夕,金馬村黨支部書記尹守來的電話響個不停。電話不是親友的新年祝福,而是村民的投訴:“大過年的,怎麼停水了!”

和縣是勞務輸出大縣,每到春節,大量人口回鄉,用水量能達到平時的兩倍。平時金馬村就三天兩頭停水,用水高峰更是如此。今年春節,村裡部分區域的停水時間達到了7天。

然而,和縣並不缺水。該縣瀕臨長江,擁有41.6公裡長江岸線。縣內水域面積達118.91平方千米,為縣域面積的近1/10。

不缺水,老百姓為何還是反映用不上水?對此,和縣水利局局長張平帶隊對縣內9個鄉鎮進行了調研。

張平告訴記者,他們去村民家中調研時,特地選在上午10時—11時的用水高峰期。“各家各戶都要做飯了,村裡的水壓足不足,平時夠不夠用,打開水龍頭一目了然。”

張平和同事們的調研對象不僅有村民,還有鎮村干部、自來水廠負責人。村民用水的主要困難、管道鋪設情況、自來水廠的運營現狀……這都是他們要了解的地方。

調研發現了症結所在。

早在2005年,和縣就通過招商引資,在全縣范圍內建設了22家小型自來水廠。2016年,22家水廠又合並為12家。小型水廠讓和縣快速實現了自來水全覆蓋的目標,但也帶來了不少問題。

最突出的是水質得不到保障。雖然和縣瀕臨長江,但小型水廠為節省成本,大多就近在內河或水庫內取水。相較於長江,內河和水庫更容易受到環境和氣候影響。

同時,管網布局不合理。12家水廠將和縣分割成了12個供水區域,在管網布局上缺少統一規劃。

“供水應遵循就近原則,哪家水廠更近,就用哪家的。但分割區域后,位於供水區域交界處的居民就可能要舍近求遠。”張平說。

水廠規模小,意味著運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有些水廠的制水工藝還比較落后,部分自來水管道存在出水口太小或老化漏損嚴重的情況。”和縣水利局副局長高方清說。

改造——

鋪管網、再規劃,城鄉供水一體化

如何改變現狀,讓群眾用上水、用好水?

當務之急是將原先分割的各個供水區域合並歸攏,在全縣建設城鄉供水“一張網”。

對此,和縣印發工作方案,明確由鄉鎮為主體,水利局牽頭,縣直有關單位配合,共同推進全縣小型水廠的移交。

截至目前,已有9家自來水廠完成移交,由和縣華水水務有限公司(前身為和縣自來水廠)統一管理,剩余水廠也將在年底完成移交。

移交並不意味著仍要通過原有的農村水廠給村民供水。“在改造設計中,我們打破了行政區劃和原農村水廠供水區域的界限,對整個和縣的供水管網進行重新規劃設計。除保留部分仍能使用的管網和泵站外,停用了大部分農村自來水廠的制水設施。最終由從長江取水的和城水廠、濮集水廠保障全縣用水,建設全縣用水‘一張網’,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高方清說。

與移交水廠同時進行的還有供水主管網的鋪設。目前,和縣已鋪設主管網168.5公裡,將和城、濮集兩家水廠的水送到每個鄉鎮。為保証主管網水壓,在原有泵站的基礎上,新建了4座泵站,還有4座泵站擴建工程正同步進行施工,預計年內投入使用。

過去,西埠鎮西埠村村民楊道營家裡常常停水,隻能拿桶去1公裡外的女兒家接水。見到記者的當天,楊道營家剛接上新的供水管道不久:“現在好了,水清!水量也大!”

西埠鎮水利站站長楊獻豐告訴記者,原先楊道營家由15公裡外的濮集水廠供水,處於整個管網的末梢,水壓減小明顯。在全縣“一張網”建設下,西埠鎮現在接上了來自和城水廠的主管網,從主管網到楊道營家不到1公裡。

鋪設主管網還只是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第一步,讓自來水入村入戶,還需對二、三級供水管網進行改造。

改造分兩批進行。從今年7月開始,和縣水利局牽頭,與各鎮、華水水務負責人一起,全面摸排各鎮二、三級供水管網情況。根據摸排結果,各鎮供水問題最突出的行政村被確定為第一批改造區域,管網改造長度超過200公裡。

截至10月底,第一批改造已全部完成,共鋪設二級管網約60公裡、三級管網約145公裡。第二批將在11月下旬開工,預計明年1月底前完成。“保証群眾的用水問題能夠在春節前徹底解決。”高方清說。

保障——

智能化監測供水情況

在和城水廠的反應沉澱池內,水聲嘩嘩,來自長江金河口段的江水正通過管道從6.5公裡外運輸到這裡。華水水務負責人田智林告訴記者,和城水廠日處理水量已達10萬噸,為全縣超過90%的區域供水。華水水務的供水調度監控中心亦在此地。

走進調度監控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塊巨大的LED屏幕,上面顯示著全縣各個泵站的分布和運營情況,右側則是各個泵站的具體數據。點擊“卜陳一體化調峰增壓泵站”,進水量、出水量、水壓、用電量……關於該泵站各個水泵的運行情況展現在記者眼前。

“華水水務已經實現了對全縣供水情況的智能化監測。如果泵站出現故障,或水流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提醒,我們也會及時派人跟進處理。”田智林說。

前段時間,因城市雨污分離管道施工,和縣中心的一處輸水管道破裂。華水水務及時發現,連夜組織人員對水管進行切割,同時更換新的管道,在凌晨順利完成搶修,保障了群眾的白天用水。

“新塘村有兩處水管破裂!”在功橋鎮供水服務群內,新塘村村民黃世平發送了這條消息,並上傳了兩張水管破裂的圖片和一段視頻。不到5分鐘,華水水務工作人員盛珊珊就給出了回應:“請您告知聯系方式, 我們與您聯系解決。”了解具體情況后,華水水務維修人員當天就對破裂的管道進行維修。

在和縣,各鎮都建立了這樣的居民供水服務群,群內既有華水水務的運營維修人員,還有縣水利局和鄉鎮相關負責人。群眾遇到問題,均可通過微信群及時反映。“目前,每個鄉鎮都有專門的維修人員。我們要求維修人員和居民取得聯系后,半小時內必須到場。維修也不局限於管網,要一直服務到居民的水龍頭。”張平說。

(責編:關飛、常國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