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企政策“一網通辦”精准直達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建立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常態化工作機制的意見》,安徽省“建立惠企政策兌現閉環管理機制”入選“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典型經典案例”。
據悉,安徽省建立政策資金聯動機制,打通政策服務平台與財政支付系統,將惠企政策兌現“免申即享”執行落實情況作為財政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實現全省涉企政策資金一口兌付和閉環監管。建立一體化推進機制,通過“皖企通”推進全省統一政策管理、通用政策市批、統一資金兌付,支持各地個性政策自主實施。
無需申報,也不用提交資料,企業收到提醒確認企業信息的短信后,隻要在“皖企通”平台核實信息無誤、一鍵確認,就可以拿到相應的惠企資金……近年來,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創新運用工業互聯網思維,省財政廳以“皖企通”為鏈接,主動打通涉企資金信息管理系統、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與“皖企通”、16個市和省經信廳等主管部門共計20多套系統之間的數據通道,搭建“免申即享”平台,實現惠企政策業務跨部門跨層級協同,全省涉企政策資金一口兌付、閉環監管。整個平台搭建沒有花一分錢,實現了協同增效,也避免了“信息迷宮”。
在一個平台就能實現惠企政策資金統一兌付,對企業來說省時又省力。“實行‘免申即享’政策后,企業隻需要關注手機短信,在平台核對准確的公司銀行賬號等信息就可以了。”蕪湖三聯鍛造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楊成介紹,以前企業申報一個項目,需要准備很多的申報材料和証明材料,有時還涉及到不同的部門溝通協調,材料內容也非常繁雜,“公司之前有一個專職和兩個兼職人員負責項目申報工作,現在隻需要一名兼職人員。”
“免申即享”平台滿足企業需求,解決了企業長期以來存在的兌付困擾。早在研究制定搭建方案階段,省財政廳便積極會同省數據資源局,從企業角度出發,立足惠企政策企業“找不到、看不懂、不會辦”的困擾,以及各級各部門系統間存在較多認証壁壘、數據煙囪和信息孤島現象,在充分調研、論証基礎上,堅持運用工業互聯網思維,按照“聯”“集”“智”“效”的總體思路,挖掘和整合現有平台資源,研究制定搭建“免申即享”工作方案。
據介紹,“聯”就是以“皖企通”為鏈接點,主動打通預算管理一體化、涉企系統與主管部門項目申報系統和“皖企通”等20多套系統之間的數據通道,讓多平台、多部門間業務流、數據流跨平台協同共享、互聯互通﹔“集”就是把政策條款、企業信息等數據流歸集起來,為“政策找企業”提供大數據支撐﹔“智”就是在智能技術加持下,減流程、優服務、提效率,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不跑腿﹔“效”就是依托平台的大數據分析功能,綜合評價政策實施前后企業變化情況,為完善政策、改進管理提供參考。
省財政廳站在方便企業的角度進行政策供給全流程改革,用數字化倒逼政府流程再造,推動惠企政策申報、審核和資金兌付“一網通辦”,推動了惠企資金“一鍵直達”市場主體,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公司近幾年一直處於持續快速增長階段,研發、技改和擴產投入都比較大,對資金有較大的需求。”楊成說,以前一個項目申報上去,需要逐級環環審批,企業沒有准確預期資金何時能到位,“現在政府真正做到了系統高效審批,支持資金秒到賬,企業可以更好地規劃自己的生產經營了。”
今年以來,像蕪湖三聯鍛造股份有限公司這樣享受到“免申即享”平台的企業,在安徽越來越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自2023年3月1日在安徽省正式上線運行以來,惠企政策申報、審核和資金兌付實現“一網通辦”,惠企資金“一鍵直達”市場主體。截至9月8日,累計兌付財政資金47.9億元,兌現政策1049項,涉及項目19568個,惠及企業13729家。(記者 朱 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