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政在行動

阜陽推進“秸稈變肉”工程再添勁旅

2023年09月13日09:31 | 來源:阜陽新聞網
小字號

借助優質資源,打造國內領先的國家級種公牛站、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國家級種業科創中心等“一站一場一中心”﹔斥資30億元建設華東最大、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水牛奶生產基地,填補省內空白。

9月8日,兩個和“牛”相關的產業項目在颍東區開工建設,為阜陽推進“秸稈變肉”工程、加快打造區域性農業強市注入強勁動能。

兩個項目開工

“秸稈變肉”是指把秸稈資源加工成牲畜飼料,通過過腹方式,將秸稈轉化成牛肉、羊肉等畜產品。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下大力氣做好“畜頭肉尾”增值大文章。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阜陽用足用好農業資源豐富的綜合優勢,圍繞“牛”產業四面出擊、招引項目。

此次開工的安徽新牧“一站一場一中心”項目,由長春新牧與阜陽鄉村發展農業公司合資成立的安徽新牧種業科技具體建設運營。據了解,位於吉林省的長春新牧是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評選標准誕生地,擁有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和國家級種公牛站兩個肉牛高端種源基地。

安徽新牧種業科技將借助長春新牧的資本、技術、市場等資源,在颍東區建設運營“六個一”工程項目。其中,此次開工的“一站一場一中心”主要打造國內領先的國家級種公牛站、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國家級種業科創中心等﹔后續還將打造地方特色美食和牛文化主題街區、肉牛交易市場、肉牛精深加工和預制菜生產基地等“一街一市一基地”。

當天,同時開工的皇氏集團阜陽智慧化乳制品中央工廠及生態智慧牧場項目,由皇氏(安徽)乳業有限公司斥資30億元投資建設。其中,智慧化乳制品中央工廠項目位於颍東食品工業園核心區,分兩期建設,規劃年產25萬噸乳制品﹔生態智慧牧場項目位於颍東區口孜鎮洪陽村,建設存欄5000頭水奶牛生態旅游觀光牧場,打造華東地區最大的水牛奶生產基地,填補安徽同類項目空白。

有關人士分析,此次開工的兩個項目,與阜陽特色產業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將實現互惠共贏——兩家企業可以立足阜陽項目擴大規模、做強主業,挺進長三角和中原城市群,輻射全國﹔在阜落地的全產業鏈項目,也有利於阜陽打造綠色食品產業集群。

“秸稈變肉”工程在行動

推進“秸稈變肉”工程,阜陽有著系統謀劃和扎實行動。圍繞預制菜、中央廚房、生豬深加工、牛羊全產業鏈建設等,阜陽市扶持天邦集團做大做強,加強與江南大學等產學研合作,加大與光明食品集團、長春新牧、內蒙古合牛牧業等企業對接力度,全力推動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

在臨泉縣,天邦食品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拾分味道(臨泉)食品有限公司投資30余億元,在安徽省形成年存欄母豬20萬頭、年出欄育肥豬500萬頭、年屠宰生豬500萬頭生產能力的產業集群。今年前8月,拾分味道(臨泉)食品屠宰加工產值8.5億元,致力打造安徽第一個豬肉食品百億企業。

在界首市,總投資12億元的安徽莘羊全產業鏈項目已簽約,主要建設“一基地三廠一中心”,即20萬隻核心種群繁育基地、年產80萬噸飼料加工廠、年產5萬噸有機肥廠、年屠宰50萬隻冷鏈屠宰加工廠、基因選育及營養研發中心,一期項目即將啟動。

綠色食品建圈強鏈

當前,阜陽正立足資源稟賦,搶抓戰略機遇,按照“一鏈十群一基地”“十大行動強支撐”思路,大力實施綠色食品產業“雙千億”計劃、“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工程,努力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今年1-8月,全市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超787億元,位居全省前列。上半年,全市綠色食品產業新增簽約、開工、投產項目合計97個。

根據市委六屆五次全會描繪的藍圖,到2027年,全市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年產值力爭達2000億元。隨著一大批產業項目的建成投產,將助推阜陽市加快產品模式向產城模式轉變、“百億糧倉”向“千億廚房”轉變。(徐風光 張夢杰)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