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碭山縣聚焦“早、暢、新、實”四字訣 打好矛盾化解組合拳

宿州市碭山縣堅持黨建引領,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源頭防治,以群眾訴求為導向,最大程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基層。
聚焦“早”字,做到早預防、早部署。碭山縣嚴格落實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定期聽取信訪工作匯報、分析信訪形勢、研判社情民意制度,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從源頭上減少信訪問題發生。建立完善矛盾糾紛信息收集和排查化解機制,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縣、鎮(園區)、村(社)、組四級信訪預警網絡,逐級落實信訪情況“零報告”制度,將工作中心放到事前排查預防上來,確保將矛盾糾紛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
聚焦“暢”字,做到機制暢、渠道通。碭山縣建立完善縣、鎮兩級信訪聯席會議機制,定期召開會議研判信訪形勢、會商疑難案件,有效推動突出問題化解。同時,該縣還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網上表達渠道,採取線上媒體宣傳、線下張貼投訴平台“二維碼”海報、發放宣傳折頁等方式相結合,讓信訪“二維碼”入企入村,切實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聚焦“新”字,做到形式活、特色明。碭山縣依托“干群夜話”活動,按照“每周一話、每月一報、每季一評”的原則,由鎮(園區)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村(社區)“兩委”干部等組成工作組到包保村開展“干群夜話”活動,推動鎮村干部常態化聯系群眾、多渠道服務群眾。採取座談會、板凳會、圓桌會、宣講會、入戶傾聽、村民聚集點訪談等形式,與群眾面對面對話交流、討論問答,與群眾在交流感情中研究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升華感情、增進互信、凝聚共識,最終形成干部群眾一條心、攻堅克難一股繩。
聚焦“實”字,做到出實招、務實效。碭山縣因地制宜打造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平台,玄廟鎮以村為單位,以黨群服務中心為“聚力點”,成立18個村級調委會﹔開設接待窗口和矛盾糾紛調解室,科學配備18名村級調委會主任、36名調解員、305名村級網格員,主動上門,前移信訪端口,第一時間掌握情況,讓村民調解委員會成為距離群眾最近的“仲裁庭”。(王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