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與寧波,一個是淮畔珠城、鐵路重鎮,一個是東海明珠、海港樞紐。2021年底,兩座城市因一個國家戰略被緊密聯系在一起——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珠聯”璧合 “甬蚌”共舞

蚌埠張公湖景致宜人。通訊員 陳 昂 攝
近日,由寧波市委宣傳部、蚌埠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首屆甬蚌發展合作智庫論壇舉行。活動邀請兩地專家學者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甬蚌經濟社會發展合作特別是產業合作,從理論與實踐層面交流、討論,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思想庫、智囊團的優勢,為奮力譜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寧波與蚌埠,一座是長三角南翼中心城市、中國科技創新與智能化制造業中心城市,一座是安徽省支持打造的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全國老工業基地城市。
2021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相距千裡的寧波和蚌埠,跨越長江和淮河自此牽起“結對之手”。一年多來,兩市主動作為、真抓實干,協同建立多層次工作推進機制,深化產業、人才等多領域合作共建,協同共進步伐不斷加速。
“鏈”上融入 做強優勢產業
3月初,蚌埠市14家骨干企業在該市經信局的組織下,“組團”赴寧波參加汽車零部件產業合作對接會。當天就有2家企業收獲總金額1100萬元訂單,7家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通過兩地產業協會加強對接,今年我們還將組織重點產業領域對接交流活動4次以上,助力蚌埠優質企業融入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蚌埠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此次對接會是甬蚌強化“產業共鏈”的一個縮影。去年11月,蚌埠市發展改革委與寧波市支援合作局簽訂《甬蚌產業合作園區建設方案》,園區成為皖北八市中首個獲省政府批復的皖北結對合作幫扶共建園區。依托蚌埠市固鎮經濟開發區,雙方採用“管委會+公司平台”運營模式,共建甬蚌產業合作園區,重點發展新材料、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
“圍繞建立一套專班推進,共同組建一個合資公司,引進一個地標性產業項目,組建一個產業聯盟,牽手一個產業內有實力、有影響力的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建一個園中園,培育一個五年內上市公司,打造一個戰新產業集群的‘八個一’總體目標,我們深入推進甬蚌產業鏈協作配套,致力於將甬蚌產業合作園區加快打造為承接產業轉移新高地。”蚌埠市發展改革委長三角一體化推進科科長王姣姣告訴記者。就在不久前,雙方合資共建的安徽省甬蚌合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省際園區合作上,寧波經開區與蚌埠經開區簽訂《寧波蚌埠微電子產業園共建框架協議》,重點打造智能傳感器全產業鏈,推進智能傳感器產業創新研究院、公共服務平台等建設。蚌埠高新區與寧波前灣新區共建產業合作示范園,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家電等高新技術產業。
在中國(蚌埠)傳感谷園區,來自寧波的重點項目——希磁科技產業園僅用4個月時間,就跑出了從開工到投產的“加速度”。
“我們是一家磁傳感器垂直整合制造企業,產品主要應用於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領域,去年銷售收入達到5億元。”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國告訴記者,在傳感器領域,蚌埠擁有完善的產業鏈條和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在這裡實現了快速發展。眼下,王建國正積極招引上下游企業落戶蚌埠,共同做大做強傳感器產業。
圍繞六大新興產業和四大產業集群,蚌埠市成立產業鏈推進工作專班,建立重點產業招商目標企業庫,設立駐寧波招商引資聯絡處,鎖定寧波市關聯企業上下游供應商,持續跟蹤重點在談項目,著力補齊產業鏈發展短板。
去年,蚌埠共簽約落地煜晟汽車零部件、芯速聯、融光納米等11個寧波項目,協議總投資21.6億元。
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通訊員 劉 晨 攝
“人”上發力 匯聚發展動能
今年2月下旬,寧波市人社部門專門組織醫療、教育、農業、環保等領域專家來蚌,分赴蚌山區、禹會區、固鎮縣,為蚌埠市各基層單位的相關工作“把脈助力”。
在固鎮縣劉集鎮田圩村甜瓜種植大棚裡,寧波農技專家從種植方式、育苗、控溫等方面對種植大戶陳棟進行技術指導。
“專家帶來了新知識、新技術,開拓了我們的視野。”陳棟說,今年計劃擴大種植規模,培育出更高品質的甜瓜。
“人才互動”是甬蚌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年,蚌埠市與寧波市就人才工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約定雙方在人才創業通道共建、高端人才資源共引、科技創新成果共享、人才交流服務平台共用、跨區域人才評價共認等10個方面進行合作。
截至目前,蚌埠已組織相關干部、企業家420多人,分別在寧波大學和寧波市委黨校舉辦長三角地區結對合作、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等專題培訓班,選派20名干部到寧波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園區跟班學習,選派10名干部到寧波挂職,邀請寧波20名干部來蚌挂職,實現干部交流互動,拓展了工作視野,促進了理念更新。
蚌埠積極參與寧波“青春‘甬’不散,一起向未來”人才日活動,與寧波、舟山、台州、麗水四市聯合舉辦“五城協作”迎八方英才活動,攜手推介各自城市特色、產業優勢和人才平台。以“賽創珠城·海聚英才”為主題的蚌埠首屆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在寧波設置分站賽,吸引精尖項目和高端人才來蚌創業發展。
“甬蚌頻繁的人才互動,為蚌埠加快打造‘三地一區’兩中心、建設現代化幸福蚌埠注入了強勁動能。”蚌埠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煒說。
今年,蚌埠市將進一步推深做實甬蚌人才互動和長三角人才合作,圍繞重點產業和優勢學科,推動該市企業與長三角地區大院大所合作,支持滬蘇浙高校來蚌建設大學生實訓基地、博士后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加快建設“人才飛地”,努力實現科研孵化在寧波、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在蚌埠,共同打造長三角地區人才落戶新高地,奮力推動長三角地區產才協同創新發展。
蚌埠港國際集裝箱碼頭。通訊員 劉 晨 攝
“路”上互通 助推合作共贏
蚌埠至寧波鐵海聯運點對點直達班列開通后,全程貨運時間壓縮至30小時,較零散發運可節約運輸時間2天以上。去年,蚌埠至寧波鐵海聯運累計發送6254標箱,同比增長131%。寧波線已成為蚌埠市重要的一條對外通道。
當開放互通成為共識,甬蚌合作讓一系列“牽手”協作得以進行。雙方不斷延展互通的廣度和深度,共拓互利共贏的開放之路。蚌埠在皖北地區率先推行鐵海聯運全程提單模式,實現出口貨物“一站托運、一次收費、一單到底”,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海控三鑫(蚌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太陽能光伏組件頗受市場青睞,該公司儲運部副經理翟羽佳告訴記者:“採用鐵海聯運方式,企業每年至少可節約運輸成本100萬元。”
不久前,蚌埠海關申報一票市場採購貿易報關單,寧波北侖海關查驗時發現異常,第一時間處置完成並通知蚌埠海關進行刪單,蚌埠海關當天完成操作,雙方協作迅速完成整個查驗異常處置流程。
這是蚌埠海關與北侖海關聯合建立的查驗異常快速處置機制。
“這種方式不僅極大提高了查驗處置效率,節約大量單証流轉時間,而且提高了海關執法的統一性,有利於跨關區報關單的聯合研判和協調處置。”蚌埠海關查驗科科長徐明告訴記者。
去年,寧波、蚌埠兩市組建寧波舟山港和蚌埠港合作業務團隊,就開通“蚌埠—太倉—寧波”集裝箱航線達成共識,寧波遠洋公司與蚌埠新港公司簽訂集裝箱還箱點協議。
“蚌埠至太倉已開通港航巴士,太倉港為寧波舟山港控股的港口,通過太倉港可以快速轉運至寧波舟山港。”蚌埠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合作,可以實現蚌埠港與寧波舟山港的一體化發展,增加蚌埠新的出海通道,延伸寧波舟山港在淮河流域水運集裝箱的輻射范圍,提升蚌埠外貿綜合服務能力。
去年,蚌埠還先后獲批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為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提供了新平台。
今年,蚌埠將積極爭取寧波舟山港參與蚌埠港投資、建設和運營,高標准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推廣“海外智慧物流平台”,推動全市積極共享寧波海外倉資源。同時,推動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與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寧波片區深化合作,探索建立跨區域聯合制度創新機制。
“兩地還將在項目資本互促、干部互派挂職、農產品供銷協同、人力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共享等方面強化對接,形成更多互利共贏、利民惠民的合作成果。兩地在合作中推動發展,在發展中增進友誼,努力打造長三角標志性、引領性的結對合作幫扶典范。”王姣姣告訴記者。(記者 孫言梅)
主動靠上去 積極融進去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動市場資源充分流動、交通設施互聯互通,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無限可能。
正處於爬坡過坎階段的蚌埠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不斷完善跨區域協作機制,集聚資源要素,轉換新舊動能,老工業城市加快煥發新活力。
立足創新資源、產業基礎和交通區位等比較優勢,蚌埠堅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資,強化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加快融入長三角產業體系、創新體系,加快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新高地,借勢借力、提升能級,深化拓展開放合作,構筑核心競爭力,激活發展新動能。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5周年,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蚌埠正以隻爭朝夕、扎實苦干的姿態,接續奮斗,全面學習滬蘇浙先進經驗做法,落實落細、用好用活各項政策,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記者 孫言梅)
筑巢引鳳 承接產業轉移
近日,懷遠經濟開發區承接長三角轉移產業園建設項目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塔吊不停運轉,運輸車輛來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自去年7月開工以來,對標保安全、嚴質量、促履約的要求,我們先后投入1300余名建設者,克服高溫、極端天氣等影響,全過程保障勞務、材料等資源高效配置,全力沖刺各項工期節點任務。”施工單位中建三局三公司項目經理劉鐵告訴記者。
懷遠經開區承接長三角轉移產業園建設項目總投資約8億元,總規劃用地面積136畝,總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
“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廠房及市政道路,其中新建標准化廠房8棟,主要用於承接智能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產業。配套建設市政道路2條,總長約1015米。”懷遠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該項目主體施工階段已經完成,正在有序進入二次結構及裝飾裝修階段,配套市政道路、消防、水電施工等同步進行。預計項目7月份整體竣工,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懷遠縣域承接產業轉移能力。
近年來,懷遠縣深度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以商招商的輻射效應,圍繞主導產業開展精准招商,同時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拓展園區服務功能,優化園區發展環境。
今年,懷遠經開區招商引資續建新開工及計劃新開工項目共計53個,總投資320.53億元﹔新簽約億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15個,總投資44.7億元。其中,新簽約長三角地區項目4個,總投資31.3億元。目前在談的長三角地區項目21個,計劃總投資123.9億元。
“我們將圍繞榮春科技、南京捷登等新簽約項目,加強跟蹤服務,協助企業完善好項目建設前的各種手續,推動盡早開工建設。針對已開工的重點項目,加大部門協調力度,實行清單化閉環式管理,力爭第一時間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推動項目盡早入庫。”懷遠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廖軍告訴記者。(記者 孫言梅)
靠前服務 推進項目落地
日前,由羅瑞(上海)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提供科研技術支持的腸菌移植產業基地項目,在蚌埠市蚌山區正式簽約落戶。
該項目將在蚌山區建設人體腸道微生態與腸菌移植產業基地,並聯合蚌埠市屬醫療機構成立人體腸道微生態研究所,助力當地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
“簽約后,我們將主動做好服務,全速推動項目落地生根。”蚌山區科技經濟信息化局副局長李愛嬌告訴記者。
近年來,蚌山區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甬蚌結對合作幫扶等政策機遇,大力實施科技興區、產業強區戰略,經濟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在蚌山區半導體產業園,由蘇州諾菲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大尺寸柔性觸控模組項目不到半年時間就實現投產。
去年,項目順利完成擴建計劃,產能放大,卻突然受到一輪疫情波及,企業遇到了貨物短暫積壓的情況。
“沒想到,問題反映給蚌山區相關部門后,很快找到了一處4000平方米的倉儲空間,讓我們免費使用3個月,解了燃眉之急。”項目負責人趙存說。
招商引資是發展的“生命線”。去年以來,圍繞新型顯示、高端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蚌山區聚焦長三角廣泛拓展人脈、匯聚信息、對接資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積極推動產業、資本、技術和人才合作。2022年,蚌山區在長三角區域簽訂招商引資協議項目20個,協議總投資31.87億元。
“為加快推進項目落地見效,我們全面實施區‘工招園’辦公室清單化、閉環式走訪企業制度,以企業為主脈絡,迅速建立項目落地全流程幫扶體系和責任清單,採用真招硬招為企優環境,重點圍繞用工招工、融資擔保、政策兌現、基礎配套等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實現摸清底數、及時交辦、協調調度、銷號管理,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蚌山區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孫言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