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鳳台:“田秀才”的桑梓情

2022年11月30日09:5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悅耳的手機鈴聲響起,“理事長,麥田裡草芽子出來了,現在能不能打除草劑?”“不急,不急,等兩天草全部出土后才打藥……”11月29日一大早,陳傳安邊通過車載藍牙回答著,邊握緊方向盤,奔馳在鄉間公路上。

“剛剛是李圩村脫貧戶丁玉起的電話,這段時間正是冬季小麥田管的關鍵期,每天俺都要接到很多農戶的咨詢電話。”陳傳安穩穩地開著車介紹著。

年逾五旬的陳傳安,是鳳台縣楊村鎮店集村的種糧大戶,也是一名基層共產黨員。因自幼患有小兒麻痺症,左腿落下了殘疾。但陳傳安不依不靠,扎根鄉村15年,趁著土地大托管的春風,自主創業,創辦農盼水稻機插服務專業合作社,推廣機械化育秧和機插秧新機械、新技術,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田秀才”。通過多年的奮斗打拼,陳傳安的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首批示范社,他也先后被評委安徽省“自強模范”、 安徽省農民創業帶頭人、全國農機使用一線第一批“土專家”等。今年,陳傳安又被評定為鳳台縣首批“鄉村工匠”,並主動請纓加入鎮裡的“五老人員”隊伍中。

“俺小的時候就殘疾,受到很多人的幫助,這些年來,在創業的時候,縣裡、鎮裡和村裡也都給了俺很大的扶持,現在創業成功了,也應該多回報社會。”陳傳安說。

成為“五老人員”后,農閑之余,陳傳先就一心扑在關心下一代這一未來工程上,相繼向店集、后海、李圩、周圩等多個村的關工委捐款捐物近萬元,隻要鎮裡開展的關工活動,他都積極參加,捐助困境學生,慰問留守兒童,他也是一馬當先。作為“五老人員”,陳傳安還經常應邀走進周邊的鄉村小學,開展“鄉村工匠”進校園,以自己的經歷和勵志故事,現身說法,激勵孩子們從小立志,成才成人。

鄉村“五老人員”,既是鄉賢,也是當下鄉村振興方面的人才資源。為此,鳳台縣進一步拓展關工工作外延,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我為鄉村振興獻一策”活動,並設立“鄉村振興·五老助力”聯系點,陳傳安的合作社成為了首批聯系點之一。

陳傳安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和農技優勢,在群眾會、院壩會、田埂會中開設多形式的“流動課堂”,或是通過微信分享,解疑釋惑,用群眾易於理解的“土方法”“大白話”將先進的生產方法、高效的種養技術帶到農戶中去。與此同時,陳傳安還創推“農業輔導員”新舉措,發現和選定一批有一技之長的種養能手、致富能人、能工巧匠,開啟“師帶徒”新模式,進一步激活鄉村振興中的“土專家”“田秀才”等人才資源。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陳傳安在土地托管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將身邊的脫貧戶、殘疾人作為幫扶重點。楊村鎮韓湖村90后小伙韓壯,先天駝背,抬個頭都很困難。他一直想找一份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工作,能自食其力就行,然而一直沒能如願。陳傳安得知后,主動找到韓壯,資助包括韓壯在內的6名殘疾人參加縣舉辦的農業技術培訓班,學成后,陳傳安根據他們每個人技術程度的高低及自身殘疾實際,因人而異安排相應工作,陳傳安的合作社也被評為首批鳳台縣殘疾人就業示范基地和淮南市“陽光助殘”示范基地。

楊村鎮彭庄脫貧戶蘇修五老兩口都已古稀,女兒是二級殘疾,家裡的十幾畝地,無力耕種,更種不精,土地托管之前可以說是都不夠本。陳傳安主動找到他們,把十幾畝地托管過來。如今蘇修五一家三口每年每畝不僅能獲得800元保底收入,還能另外得到一筆托管分紅。“俺這老胳膊老腿的,哪還能干動活,眼看著地就要拋荒了,這可多虧了陳傳安哦!現在不用操心都能掙錢。”蘇修五高興地說。

如今,陳傳安的合作社已發展社員成員三百多人,擁有高速插秧機、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無人植保機、育秧備土機等農機具200余台套,標准化育秧基地30多畝。截至目前,已共計托管托管耕地近2000畝,農業化服務訂單4300多畝,其中還為蘇傳軍等25戶脫貧殘疾人家庭減免了水稻插秧、病虫害防治等費用。(王暉 徐艷友)

(責編:劉穎、宮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