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當涂縣大隴鎮:1696畝新增糧田背后的創新思維

2022年09月28日09:15 | 來源:皖江在線
小字號

530畝單一蝦田種上稻子,預計可新增糧食產量265噸。

1018畝閑田變忙田,實行稻蝦輪作,小龍蝦已於7月中旬全部起捕上市,共起捕小龍蝦132噸,實現銷售收入610萬元,利潤180萬元,畝均產值5990元。在田水稻長勢良好,預計畝產550公斤,畝產值1320元。

148畝差田變良田,通過種豆固氮方式提升地力,改善土壤質量,預計年產大豆15噸、小麥60噸。

“辦法總比困難多。”當涂縣大隴鎮副鎮長夏雲告訴記者,通過“農田四變”,全鎮新增糧食生產面積1696畝,實現了穩糧與增收雙贏。

標准化改造 千畝灘涂變良田

面前的千畝糧田已到了抽穗揚花的時節,而在20個月前,這裡還是一片灘涂閑田。

“當年新增優質糧食生產面積1018畝,年產優質水稻560噸,實現產值134萬元,平均畝產優質水稻550公斤,畝產值1320元。”夏雲介紹,2021年初,該鎮投資450萬元,實施了新生村、新豐村2個灘涂開發項目,對1018畝地塊進行平整,並進行開溝降漬、農田林網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的改造,使項目區實現了旱澇保收。

既要穩糧,又要增收。改造之初,該鎮就選定了“稻蝦綜合種養”的模式,按照國家《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通則》標准,對田間工程進行標准化改造,將1018畝耕地改造成46個標准化稻漁綜合種養基地,坑塘比控制在10%以內,實際佔地僅為8%,實行稻蝦輪作。

1018畝灘涂閑田變成稻蝦輪作忙田,調動了農民的種養積極性。今年,小龍蝦已於7月中旬全部起捕上市,共起捕小龍蝦132噸,實現銷售收入610萬元,利潤180萬元,畝均產值5990元。在田水稻長勢良好,預計畝產550公斤,畝產值1320元,年均新增糧食產量560噸左右。土地租金由整改前的每畝242元提高到現在的每畝1200元。

破解“碎片化” 百畝荒地變農田

在麻村村,原先沒人願意種的148畝差田,現已種上大豆。

“我相信,通過培肥地力,差田也能變良田。”承包這塊地的本村村民薛維鳳說。

薛維鳳接手后對土地進行了平整施肥,並通過種豆固氮方式提升地力,改善土壤質量,148畝田地預計年產大豆15噸、小麥60噸。“隻要三年左右的時間,耕地質量將會提升一個台階,爭取也能種上水稻。”

原來,這塊地是麻村村委會2017年實施的土地增減挂地塊,涉及52戶農戶的閑置住房和宅基地。由於肥力差,土地碎片化嚴重,一家一戶沒有幾分地,產生不了多少效益,一直荒在那裡沒人耕種。

“肥力雖然有點差,但不能一直荒下去。”麻村村黨支部書記孫克發說,想來想去,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發揮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對碎片化的土地進行整合,統一對外招標,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又防止了土地拋荒、撂荒。2021年底,村“兩委”將該地塊公開招標,並最終以畝均200元的價格租賃給本村村民薛維鳳,用於種植大豆、小麥等糧食作物。

村合作社托管 530畝蝦田種上稻

“讓全村18戶龍蝦養殖戶的530畝蝦田種上水稻,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禾村黨支部書記陳三九深有感觸地說,近年來,村民們紛紛採用蝦稻連作的種養模式,走出了一條增收的新路子。但是,正因為養殖效益較高,加之土地零散、精力有限、技術不足、成本偏高等各種問題,影響了村民種稻積極性,出現了部分季節性龍蝦閑田。

要激發龍蝦養殖戶種稻積極性,就要提高種稻的比較效益。一方面,該村緊盯上級農業農村部門扶持糧食生產的有關政策,以村級股份制經濟合作社名義,對蝦農的農田資源進行整合,打捆申報了市級2022年成品油價格調整對漁業補助政策項目,調動蝦農種糧積極性。另一方面,村級股份制經濟合作社下屬企業開發“蝦田米”品牌,實現三產融合、品牌強農。2021年7月31日,綠色無公害的大隴蝦田米亮相央視大型現場直播欄目《走進鄉村看小康》,引起了各界關注。在尊重蝦農意願的前提下,企業對蝦農所種水稻進行托管,簽訂訂單協議,統一品種、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

截至目前,全村蝦田種稻面積新增了530畝,共有18戶蝦農實施了稻蝦綜合種養,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穩定糧食生產、實現共同富裕探索出一條新路。(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嚴愛平)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