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南陵縣黃墓村:支部帶頭干 發展勁頭足

汪瑞華 陳若天
2022年09月27日11:1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菜籽油收11元/斤,賣13元/斤﹔大米收4.8元/斤,賣6元/斤……”在利用廢棄校舍改建的農副產品展示中心,南陵縣許鎮鎮黃墓村村民鄧金產扮演了一把銷售的角色,饒有興致地介紹村裡的農產品。

今年46歲的鄧金產是一名老黨員,也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黨員。“前些年因為市場行情,種養殖的農產品賣不上價,今年大不一樣,僅7月份捕撈起塘的鳙魚,每斤就多出了3毛錢的利潤。”

俯瞰南陵縣黃墓村。人民網 陳若天攝

俯瞰南陵縣黃墓村。人民網 陳若天攝

在黃墓村,像鄧金產這樣,依靠合作社把自家農副產品賣上好價錢的還有不少。

“抓好產業項目,就是抓住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南陵縣許鎮鎮黃墓村黨總支副書記劉青春深知產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2022年3月1日,黃墓村水產品經銷專業合作社在村裡挂牌,通過“黨支部引領、合作社運營、農戶參與”的模式,不僅讓村裡的農副產品賣得出去,還賣得上價,在帶動農民增產增收的同時,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黃墓村位於許鎮鎮西側,全村擁有耕地面積5487畝、水面面積2051畝,長期以來,種植水稻、油菜,養殖稻蝦、四大家魚,是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以前水產品養殖缺乏統一管理,加上銷售渠道不暢,村民不僅賺不到錢,有的還欠下不少債。”劉青春簡明扼要道,“為啥?過去都是一家一戶自主經營,粗放式的管理,形成不了規模化和品牌化效應,甚至有的時候,村民之間還存在惡性競爭。”

為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村裡的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形成了“黨支部+能人大戶”的合作模式,將大戶、農民手中的農副產品收上來統一包裝,然后通過黨支部找市場、覓渠道,進行線下銷售。

“發動黨員帶領群眾一起闖、一起干,抱團發展,既可以幫助農戶降低流通環節中的交通和人力成本,也可以節約農產品在運銷中的開支,關鍵是支部帶頭干,增加了村民的凝聚力。”劉青春如是說。

今年6月份,成立不久的合作社迎來了第一筆收益,銷售的大米、菜籽油以及茶干等農副產品,累計銷售31150元,利潤達到15%。

中秋節前,合作社統一賣出的雞鴨鵝等家禽又增收3.5萬元,雖然銷售額不是很高,但一下子就讓村民們心裡有了底,也讓合作社社員干勁更足。

“看到了合作社的發展勢頭,不少持觀望態度的村民紛紛前來咨詢並主動加入。”劉青春說,目前入社農民社員有18名,社會組織成員1名。

黃墓村特色農產品。人民網 陳若天攝

黃墓村特色農產品。人民網 陳若天攝

數據統計,僅成立半年的合作社,就已經銷售水產品8000多斤、優質大米6000多斤,還有糧油等系列農副產品,實現經營性收入超10萬元。預計今年收入可超150萬元,純收益在20萬左右,村集體可增加收益10萬元。

為了豐富銷售渠道,眼下,合作社積極籌備的微店“黃墓甄選”也即將上線。“除了線下進企業、進超市,下一步就是讓優質農產品觸網,把線上的銷路打通。”劉青春說,有好的農副產品、通暢的銷售渠道,不愁沒市場。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

昔日貧困村,今朝示范村。步入村口,寬闊的柏油路通到家家戶戶,干淨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多元富民產業紅紅火火……脫貧攻堅以來,黃墓村實現了破繭成蝶式的變化,抓黨建、強經濟、聚民心,振興鄉村有了“主心骨”和“領頭羊”。

時過秋分,青黃相間的水稻覆蓋了村部門口的稻田,黨組織與鄉親們齊心協力,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正向著鄉村振興闊步前行。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